岁暮周南远,惊心鬓欲丝。
风霜为客老,淮海寄书迟。
峡冷重云夜,天昏断雁悲。
山炉通夕火,赖尔独吾私。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冬日杂书六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日杂书六首
岁暮周南远,惊心鬓欲丝。
风霜为客老,淮海寄书迟。
峡冷重云夜,天昏断雁悲。
山炉通夕火,赖尔独吾私。
译文:
岁末时节,周南的景色遥远,让人心生惊叹,鬓发如丝。
风霜岁月使人变老,淮海之间寄来的书信迟迟未到。
峡谷寒冷,夜晚云重,天色昏暗,雁儿的哀鸣在空中回荡。
山中的炉火通宵燃烧,我只能依赖它来温暖自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寂寥和孤独。岁末时节,周南的景色遥远,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作者感叹岁月的风霜使人变老,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等待。峡谷的寒冷和夜晚的昏暗增加了诗中的冷寂感,而断断续续的雁鸣更加凸显了孤独和无助的情绪。最后,作者提到山中的炉火,它成为作者唯一的伴侣和温暖,也暗示了作者在孤独中寻找自我安慰和慰藉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冬日的凄凉和孤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亲友的思念。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周南的远景与作者内心的感叹相对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同时,通过描写峡谷的寒冷和夜晚的昏暗,以及雁鸣的声音,诗中的冷寂感更加深刻。最后,作者以山中的炉火作为诗的结尾,表达了对温暖和安慰的渴望,也暗示了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慰藉的心态。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冬日的寂寥和人的孤独,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才随年尽不重奇,每愧诸郎索近诗。旋作七言供一笑,自痴那得使人痴。
老境睡多行立少,浮生会少别离多。安得此身重壮健,一杯朋旧共高歌?
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莲折舟行远,萍多钓下迟。坏堤泉落处,凉簟雨来时。京口兵堪用,何因入梦思。
黄鹤山中黄鹤观,黄鹤仙人此修炼。功成羽化归丹丘,环佩珊珊度遥汉。昔闻有鸟名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仙人一去不复返,长松落雪秋霏霏。
雪化晴檐雨,炉烘冻壁春。穷犹恋诗酒,懒不正衣巾。寂寞安吾分,奔驰失我真。枯桐就煨烬,容有赏音人。
夹道天渠远,垂丝御柳新。千条宜向日,万户共迎春。轻翠含烟发,微音逐吹频。静看思渡口,回望忆江滨。袅袅分游骑,依依驻旅人。阳和如可及,攀折在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