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东山塔影》

相轮高插碧霄寒,好是如如不动山。
弄影翻光颠倒转,微权只在隙窗间。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东山塔影》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轮高插碧霄寒,
好是如如不动山。
弄影翻光颠倒转,
微权只在隙窗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东山塔的景象。作者以凝练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塔影在碧空中高耸挺立的景象,仿佛是一座不动的山峰。诗人通过塔影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以及微风吹拂下的倒影,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诗人认为这种微小的变化和权衡只存在于隙窗之间,展示了他对自然变幻之美的欣赏和对微妙之物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东山塔的景象。首句"相轮高插碧霄寒"通过形容词"高"和"碧",生动地表达了塔影高耸入云的形象,给人以壮丽之感。接着,"好是如如不动山"形象地比喻塔影宛如一座不动的山峰,展现了塔的稳固和永恒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弄影翻光颠倒转,微权只在隙窗间"则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描写了塔影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弄影翻光"形象地描述了塔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射出的倒影如波浪般翻滚,给人以动态之感。"颠倒转"则展示了影子的翻转和变化。最后一句"微权只在隙窗间"则以微妙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这种变化和权衡只在隙窗之间存在,传达了作者对微小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通过对东山塔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和微妙之美的观察和赞美。通过对塔影的形象描写和变化的把握,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细微之美,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微小之物的关注和赞美。

  •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暂至朝真主,却思归旧峰。只依三事布,唯有一枝筇。月上当孤室,风生自古松。阴功从此满,何处觅遗踪。

  • 《玉烛新(梨花)》

    梨花寒食后。被丽日和风,一时开就。濛濛雨歇,香犹嫩、渐觉芳心彰漏。墙头月下,似旧日莺莺相候。纤手为、攀折翘枝,轻盈露沾红袖。风流出浴杨妃,向海上何人,更询安否。百花任斗。应粉艳、未减杏粗梅瘦。肤丰肉秀。□可与群芳推首。□方待、酣饮花前,轻歌缓奏。

  •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 《登乐游庙作》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

  • 《寄程教授士廓》

    去年同宴小重阳,香雾霏霏橘半黄。楚尾吴头双妙丽,茱枝菊蕊总芬芳。十分满釂白衣酒,两袖浓携燕寝香。回首只今如梦寐,暮云烟浪正微茫。

  • 《观澜阁》

    先生高阁水之滨,一秃翁从众主人。欲说观澜先自愧,况逢收潦更难陈。霜余过濑声逾急,日落浮霞景转新。千里迢迢春不断,陶潜曾点是知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