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洞庭湖寄阎九》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秋天景色,并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洞庭湖在秋天显得辽阔广袤,诗人渴望乘船返回故乡。湖面上波光粼粼,难以分辨出荆州和吴地,只剩下水与天融合在一起。江上的树木渺小不见,海潮汹涌汇聚成一片。诗人迟迟才能乘船渡过湖泽,相与共同渡过浩渺的巨川。
诗意深沉而凄美。孟浩然以洞庭湖秋景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洞庭湖的景色给诗人带来想起故乡的愿望,然而湖上和湖岸的景色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片蔚蓝的天与水相连。诗人深深地感叹着事物的蜕变和离散。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乘船渡过湖泽的场景,抒发了与友人共同渡过浩渺人生的期愿。
这首诗以洞庭湖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改变与友人间的别离之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变幻以及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人用简练而凄美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相结合,展现了孟浩然独特的感慨和情感。
梅山半载在城中,辜负山中月与风。老我相逢还一笑,弟兄能有几人同。
当时骑气拥函关,奕代清才擅谪仙。鼻祖婵嫣有余庆,至今名世更生贤。
踪迹浮萍落五湖,一番相别一番疏。不知此去从何处,还许春风得见无。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得意时。正得意时常起舞,到麾毫处辄能飞。南溟万里鹏初举,辽海千年鹤乍归。岂止一诗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鼎边鸡犬知何在,云外龙鸾去已赊。惟有黄金余瓦砾,贫民时复得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