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尽日坐,谁伴寂寥身。
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
笑言虽不接,情状似相亲。
不作悠悠想,如何度晚春。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东亭闲望》是唐代文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诗人一个人坐在东亭上,观赏美景,感叹晚春时光的凄迷和孤寂。
诗中的东亭象征着隐居的人,朝思暮想,身心的孤寂无伴的状态。绿桂和红蕉则象征着客人和美人。绿桂虽然美丽,却不愿意接待诗人,而红蕉则美丽动人,给诗人带来心灵的慰藉。虽然笑语不接,但是情感却亲近,互相敬爱。诗人自问为何不沉浸在自己的寂寥中,如何度过这个晚春。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进行借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机缘巧合,以及寂寞和渴望的矛盾心理。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生活现状的深思和反思。
诗意深刻而含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赏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作者通过简洁而含蓄的描写方式,将晚春的景色与人情之间的矛盾与凄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寂寥而又动人的画面。整首诗象征着人们在尘世间追求完美和满足内心需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孤独和困惑。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灵承上帝,厉意专精。设洗于阼,疊水以清。兴以致洁,感通神明。无远弗居,其乡兹诚。
羽旗云车,飘飘自天。猗欤南箕,歆嘉升烟。牲饩粢盛,俎簋铏笾。维神戾止,从空泠然。
此老手中棒,轻轻也有瘢。佛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
闻道还沂上,因声寄洛滨。别时花欲尽,归处酒应春。聚散同行客,悲欢属故人。少年追乐地,遥赠一沾巾。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乐事时。天道亏盈如橐籥,圣人言语似著龟。光阴去后绳难系,筋力衰时药不医。莫把闲愁伴残照,尧夫非是爱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