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许迈无人问,只说东山有谢安。
富贵光明贫贱晦,世情从古两般看。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东西山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山无人问许迈,
只有东山有谢安。
富贵光明贫贱晦,
世情从古两般看。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东西两座山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世间人事变迁和命运起伏的思考。诗人以西山的许迈和东山的谢安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富贵与贫贱、光明与晦暗等对立面的关注和评判。
赏析:
这首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通过对东西两座山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世态炎凉。西山的许迈无人问,意味着他的功绩和价值被人忽视,富贵光明的一面被掩盖。而东山的谢安则备受关注,他的才能和声望备受赞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诗中的“富贵光明贫贱晦”一句,表达了世间对富贵和贫贱、光明和晦暗的评判和看法。富贵和光明往往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追求,而贫贱和晦暗则被忽视和遗忘。这种评判和偏见在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
最后两句“世情从古两般看”,表明这种对富贵和贫贱的评判观念在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情况。诗人通过对东西两山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社会对待成功和失败、荣耀和黯淡的态度和偏见。
《东西山二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不公和世俗的评判,启示人们要超越表面的光鲜和贫贱的标签,理性看待世间种种。这首诗词通过对东西两山的对比,呈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猗猗元自直,落落不须扶。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更种愁无地,应须煎碧芦。
诸佛降生,鼻直眼横。打与狗吃,据令而行。汉通正法眼,日午打三更。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针劄不入婆须密,正念何劳多气力。往劫亲献如来座,襄王国裹逢知识。
烂然铁画间钩银,越薄苏膏挥洒频。谁与钟王传妙诀,我知颜柳是前身。大书燕喜娱亲扁,俯念乌慈反哺仁。因甚衡茅光彻夜,烛围十丈许分邻。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