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洞仙歌(登临漳城咏梅)》

断桥斜路,又是春来也。
仙掌挼云半开谢。
尽凝酥砌粉,不似真香,分明对、冰雪肌肤姑射。
天涯伤老大,万斛新愁,一笑端须问花借。
纵广平冷淡,铁石心肠,未拚得、花里风前月下。
为传语、游蜂缓经营,且留与山翁,醉吟清夜。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洞仙歌(登临漳城咏梅)》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断桥斜路,又是春来也。
仙掌挼云半开谢。
尽凝酥砌粉,不似真香,分明对、冰雪肌肤姑射。
天涯伤老大,万斛新愁,一笑端须问花借。
纵广平冷淡,铁石心肠,未拚得、花里风前月下。
为传语、游蜂缓经营,且留与山翁,醉吟清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漳城欣赏梅花的情景。诗人以断桥斜路的景象来揭示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诗中的梅花被描绘为仙人在玩弄云雾,半开半谢。梅花的花瓣凝结成如同粉末般的妆饰,虽然没有真正的香味,但它们与天空中的明亮皓月相互辉映,宛如冰雪般洁白美丽。然而,诗人提到天涯边陲的老人伤心欲绝,心中充满新的忧愁,只有微笑着问梅花借来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广阔平坦的土地显得冷漠无情,仿佛是铁石一般的心肠,无法领略到花前风景下的美好。诗人为了传达自己的心声,选择了与山中隐士共度时光,酣畅地吟咏于宁静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通过以梅花为主题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将断桥斜路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抒发了对生命流转和变幻的感慨。梅花被赋予了仙人的形象,突出了其高洁、清雅和与世无争的品性。诗人以梅花的美丽和纯洁来对比人世间的冷漠和世俗,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冷淡态度。在诗的结尾,诗人选择了与隐士共度时光,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慰藉。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融合,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 《自桃岭历诸陇后返至唐村庵》

    扶杖穿桃岭,山行历几村,嵚崎穷绝巘,旋折反穷源。地迥犹仙隐,山多隔市喧。层峦互将送,不觉月黄昏。

  • 《出邑》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岭遥。云深山失树,月上海生潮。县小官租急,年荒酒户销。且寻僧舍泊,第一免喧嚣。

  •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往日孙阳翟,才可任遗补。击强如摧枯,食蘖不知苦。属者缺谏垣,时论或未许。傥可假一邦,使民作邹鲁。

  • 《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

    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 《寄抚州吕使君索李雁湖注王半山诗》

    一别龙门十五期,湓城日夜梦魂驰。归装初解临川印,注本应多介甫诗。定复一鸱能见惠,遥知五马未相遗。鲤鱼直下西江水,兼有书来慰我思。

  • 《同谷七歌》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