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
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
四海谁知我。
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中文译文: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
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
四海谁知我。
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而宏伟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中出现了许多与自然景物有关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来呈现出一种宏大而永恒的感觉。
诗人描述了飞梁压水,虹影在清晨的湖面上闪烁,给人以美好的感觉。接着描写了渔村中的橘树和烟草,使人感受到宁静和朴实的生活。然后,诗人展示了时间的流转,物是人非,天地依然存在,只有江山不会老去。
诗中还出现了雨巾和风帽,这些是旅行者的装备,表达了诗人四海漂泊、辗转流离的心情。他一剑横空,历经多次历险,但依然无法破解天地的循环。诗末,诗人认定林屋洞天是他真正的归宿,他不再追求外界虚幻的荣华,而是宁静地安居在这个意境优美的地方,并将其视为自己的家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透过自然景物和自身经历的描写,表达出对于时光的无法逆转和对于流浪者心绪的抒发。诗中所呈现的自然景物和心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追求内心平静和永恒的境界。
朱楼彩舫,浮瓜沈李,报答风光有处。一年尊酒暂时同,别泪作、人间晓雨。鸳鸯机综,能令侬巧,也待乘槎仙去。若逢海上白头翁,共一访、痴牛騃女。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嘉树荫衡门,鸣鸠遍村墅。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晨爨烟未起,驱牛理田圃。兹时若宴嬉,争得好禾黍?清晓闻雨过,春流涨溪渚。小儿学把犁,小女亦能杵。生理勿嫌微,浮荣非我取。
念念等空寂,行藏鬼莫窥。是名真遁者,安用山林为。
甫里旧深隐,夫君道不行。清名身后在,明月夜来生。寒水曾垂钓,春田久废耕。空遗散人传,千古见高情。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