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胜概。
攻愧辞荣念归而未护也,赋此寿之
东楼佳丽,缥缈风烟表。
幻得楼山更深窈。
有苍崖乔木,石磴鸣泉,尘不到,掩映十洲三岛。
平生丘壑趣,圭衮何心,自是清时重元老。
想月下云根,鹤唳猿吟,人犹道、作计归游太早。
待他年功退学商颜,却旋种木奴,缓寻瑶草。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洞仙歌》是宋代卢祖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仙歌
攻愧辞荣念归而未护也,
赋此寿之东楼佳丽,缥缈风烟表。
幻得楼山更深窈。
有苍崖乔木,石磴鸣泉,尘不到,
掩映十洲三岛。
平生丘壑趣,圭衮何心,自是清时重元老。
想月下云根,鹤唳猿吟,人犹道、作计归游太早。
待他年功退学商颜,却旋种木奴,缓寻瑶草。
中文译文:
攻愧言辞,荣归念未加护,
写此东楼佳丽,虚幻的风雾之间。
幻想着更深远的楼山。
有苍崖上的高大乔木,石磴上的鸣泉,尘埃无从到,
遮掩着十洲三岛的景色。
一生中追求的趣味,玉石饰品何曾在意,自是那清朝时期重要的长者。
想象着月下云根,鹤唳猿吟,人们还在说,作计划太早归去。
等待功业退去,学商颜的时候,又重新种植木奴,慢慢寻找瑶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对东楼佳丽的描绘,展示了楼山幽深的景色,以及苍崖乔木、石磴鸣泉等细节,表现出作者眼中那一片遥远而美丽的世界。这里的景色虚幻而缥缈,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在描绘自然景色之外,诗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作者提到自己平生追求的趣味,指的是他对玉石饰品的追求,但他并不在意这些物质的东西。他认为自己是清朝时期重要的长者,这里的“清时”指的是清朝,而“重元老”则表示他对自己在社会地位和经历上的自豪。
最后几句描绘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他想象着月下的云根,听到鹤唳猿吟,而人们却认为他过早地做出了离去的计划。他期待着功业完成后,学习商颜的经验,重新种植木奴,缓慢地寻找瑶草,这里暗指在退隐之后,重新追求内心真正的追求和满足。
整首诗词以虚幻的景色和自然元素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内心追求的渴望,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四篇诗得褭蹄金,妙旨初临法语寻。要我尽除儿子气,知公全用老婆心。平章许事真难可,付嘱斯文岂易任。感激面东垂涕泗,高山从此少知音。
节士耻随时世妆,若为妩媚著春裳。何如清淡甘天分,莫与儿曹较色香。
出家人。要求真。遍计长空绝点尘。明知虚谷神。日为邻。月为亲。天地之中转法身。方知物外人。
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
早擅渊源学,常怀恳款忠。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论谏宁中止,谋谟不苟同。此心谁复识?志士泣秋风。
至宝非关少识真,都缘未睹十城珍。如何绝域穷南地,却有唐朝辅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