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
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
四海谁知我。
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坪村人,为林知八世孙,字岂尘,号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中文译文:
《洞仙歌》
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
橘里渔村半烟草。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
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
四海谁知我。
一剑横空几番过。
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
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
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离尘不染、宁静自在的境界。诗人通过景物和自我表白,表达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心态和追求。
首先,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色,以及闪烁的彩虹。接着,诗人提到了橘里渔村,展示了平凡的渔村生活,更显示了一种隐逸的意境。
之后,诗中提到“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这句话表达了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常性,唯有江山永恒不变。这种对江山的坚守与珍视,展示了诗人坚守传统、执着的精神追求。
诗中还有一些形象的描写,如雨巾风帽、一剑横空,这些形容词增加了诗词的神秘色彩和戏剧性。
最后,诗人说“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舍弃世俗的浮华,宁愿选择寂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不嗜权势,不追逐物质,宁愿拥有一片宁静的栖息之地。
总之,《洞仙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心灵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和追求纯粹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传统价值和永恒之美的追求与坚守。
多病带围宽。未到衰年已鲜欢。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缺月无情转画栏。凉入苎衾单。起探灯花夜欲阑。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拈得渔樵笛谱看。
相逢一解颐,款曲吐肺腑。主人爱敬客,童孺亦呼舞。击鲜倒家酿,花枝照樽俎。善谑时绝倒,惜饮亦径醉。十年一会面,此身几寒暑。不见即相念,临分无可语。翰墨要陶练,饮食谨调护。行役今何时,天寒岁将莫。故乡松梓荒,他乡寓儿女。岂不念之深,只觉丹心苦。天机马出塞,人事
貔貅万灶绕城坳,礼重亲耕指近郊。丰稔早占种稑种,泰和端叶地天爻。弄田何足论钩盾,劳燕真看出大庖。诏许三农瞻日表,不须前蒲纛拥梢。
八年方把袂,万里只含情。已自忘颜面,犹能记姓名。深杯照落日,寒叶动秋声。独愧飞蓬影,飘飘过此生。
还君横卷空长叹,问我何年便退休。欲借岩阿著茅屋,还当溪口泊渔舟。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满裘。万里还朝径归去,江湖浩荡一轻鸥。
朝蒙曲尘居,夜傍糟床卧。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啜尝未云足,盗釂恐深坐。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夜归肺增涨,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