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论语》云作者七人矣,今监宫凡七人。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洞霄宫》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帝高居愍世顽,
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
作者七人相对闲。
庭下流泉翠蛟舞,
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
不用金丹苦驻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秘而仙境般的地方——洞霄宫。诗人说上帝居于高处,怜悯人间繁杂的世俗,所以在尘世间留下了洞霄宫。洞霄宫位于青山之中,地理位置难以到达,只有七位作者才能相对自在地闲适地存在其中。在洞霄宫的庭院下,流泉如玉,翠蛟在其中舞动;洞中则有飞鼠和白鸦翻飞。长松和奇石似乎适合作为苍老者的发鬓,而无需依靠神奇的丹药来苦苦维持青春容颜。
赏析:
《洞霄宫》以苏轼独特的想象力和写意手法,营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诗中的洞霄宫被描绘得神秘而美丽,显示出苏轼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清新的山水景色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洞霄宫之中,感受其中的宁静与神奇。
诗中提到的上帝高居愍世顽,留下琼馆在凡间,展示了诗人对于神秘力量和神仙境界的向往。青山九锁难以到达,作者七人相对闲,表达了洞霄宫的隐秘和独特,只有少数人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美妙与自在。
庭下的流泉翠蛟舞和洞中的飞鼠白鸦翻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霄宫中的奇异景象,给人以神秘与想象的空间。
诗词的结尾,以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的形象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于人生的思考。长松和奇石象征着永恒和坚韧,与人的苍老相映成趣,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和朴素生活的崇敬。
总的来说,《洞霄宫》通过描绘一个神秘而超凡的仙境,表达了苏轼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于自然之美和朴素生活的赞美。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写意手法,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下山虽幸免颠跻,骤雨冥冥步转迷。白马已翻青嶂去,黄鹂犹恋绿林啼。人皆有路通霄汉,我独无桥渡涧溪。且傍田塍欹侧过,从教甲子混涂泥。
少年一口吸西江,圣处端能走季咸。净观清冷横一水,远怀孤秀揖千岩。溪云卧久看频度,山日谈余讶半衔。便欲瘦筇来问讯,上方应恐隔仟凡。
分明日用不难知,邂逅庵成一赋诗。身在山林志廊庙,从来此士得圆机。
山近寒偏草,愁多睡不沈。鸦啼半夜月,鹤唳五更风。晓接残灯里,吟成落叶中。尘埃今已厌,懒听上方钟。
赵学规模本自宏,师传敢背此心盟。追思严训昭如在,立誓终身笃所行。每患无成辜宿志,那知自鬻钓浮名。贤侯爱友交提奖,重我惭惶未见荣。
御气三秋节,登高九曲门。桂筵罗玉俎,菊醴溢芳樽。遵渚归鸿度,承云舞鹤鶱.微臣滥陪赏,空荷圣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