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洞霄宫》

大滌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作者介绍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作品评述

《洞霄宫》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洞霄宫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滌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洞霄宫的景象展开。大滌山和华阳路相对而立,形成了一种壮丽的景观。风霜已经经过了许多年,唐碣上的痕迹依然存在,但是草木已经长满了汉祠,显示出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剑石上的苔花呈现出碧绿的色彩,丹池中的水气则呈现出红色。在这个幽静的地方,有一个隐居的人,他的茅屋洒满了松风。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大滌山和华阳路的对峙,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风霜和唐碣的存在,提醒人们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草木长满汉祠,暗示着人事的更迭和时光的变迁。剑石上的苔花和丹池中的水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幽居的人,通过茅屋洒松风,表达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追求宁静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神秘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岁月的流转。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姑洗为羽]日昱乎尽,容光必照。肸蚃之交,惟人所召。有监在下,视兹升燎。肃若其承,云骈星曜。

  • 《阮郎归(远德殿作和赵志忠)》

    留连春意晚花稠。云疏雨未收。新荷池面叶齐抽。凉天醉碧楼。能达理,有何愁。心宽万事休。人生还似水中沤。金樽尽更酬。

  • 《句》

    富川置治湖山中,胜气环聚乐清雄。

  • 《句》

    无人重高节,徒自抱贞心。

  • 《金庭观王右军祠》

    罢郡归来三亩宅,化为琳宇入层云。楼亡莫辨藏书地,池在如亲洗墨人。特援忧勤规太傅,不将恢复许中军。世间何物无澌尽,英榘千秋万古新。

  • 《避暑李氏园二首》

    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