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作品评述

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译文:
冬夜书事寄给两省的阁老

寒天渐渐感到雁声稀疏,新月微弱玉漏刚开始。
海峡只适宜今天出发,故乡已过去十年余。
发褪稀疏岂容易胜过法冕,眼睛昏暗应难以写谏书。
阁下和其他高官们皆有高尚思想,谁能携带酒来拜访贫穷的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通过描写冬夜的静寂和自我思考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朝代政治现状和自身处境的感叹和思考。

诗的第一句“天寒渐觉雁声疏”,以冬天寒冷的天气作为开篇,描述了雁声逐渐稀疏的景象。这一景象通过寒冷的天气和离散的雁群,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面的失望和社会动荡的暗示。

接着诗句中提到“新月微微玉漏初”,用微弱的新月和刚开始流动的玉漏来表达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流逝的感觉,暗示了作者的留恋和对过去的回忆。

接下来的两句“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表达了作者对远离故乡已经十年的想念和渴望回家的情感。海峡和故乡成为了作者心灵上的两个存在,一个是即将离开的现实,一个是已经过去的记忆。

而后的两句“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身份和能力的怀疑和质疑。发稀暗指自己的头发稀疏,玄冕指高官的头发华丽,眼暗指自身的眼力不济。这些描写透露了作者对自己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的苦闷和无奈。

最后两句“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表达了作者对高官们的敬佩和希望被理解的愿望。作者希望这些高官们能够理解普通人的处境和为他们做出改变,愿意和他们坦诚相见。

整首诗通过描写冬夜的寒冷和静谧的情景,交织了对政治现状和个人自身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回忆,充满了忧郁和无奈的情绪。

  •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楼》

    百尺江上起,东风吹酒香。行人落帆上,远树涵残阳。凝睇复凝睇,一觞还一觞。须知凭栏客,不醉难为肠。

  • 《送李逢原》

    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後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臧仓毁孟轲,桓魋迫圣丘。虽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吾今重子学,无力荐公侯。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 《点绛唇 寄李辅之》

    生死论交,有情何似无情好。满前花草。更觉今年老。塞上春迟,湖上春风早。东州道。几时飞到。烂醉红云岛。

  • 《题赵表之李伯时画捉马图诗二首》

    中原无事不粟马,散牧春皋荐草中。何必西来三万里,龙媒二骏是追风。

  • 《一片子》

    柳色青山映,梨花雪鸟藏。绿窗桃李下,闲坐叹春芳。

  •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莫笑衰颓七十翁,老来柔外尚刚中。评诗青眼时虽白,借酒苍颜也自红。轻薄交游翻手雨,艰难仕宦打头风。休官至此六逢闰,能忍穷人不送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