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迟地冷日萧骚,野旷林疏风怒号。
畚锸一声趋蚁垤,旗幡四面落鸿毛。
黄埃成穗坐还积,绿鬓欲丝歌漫劳。
暂闭柴荆如避寇,江湖归思入渔舠。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董役河上风霾繼日》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迟迟未到,大地依然寒冷凄凉的景象,以及风霾笼罩下的河上场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迟迟地冷,阳光暗淡,风声凄凉。
荒野广阔,林木稀疏,狂风怒号。
农人用着畚箕和铲子匆匆忙忙,修筑蚁垤。
旗帜和幡旗在四面飘动,鸿毛纷纷落下。
黄色的尘埃堆积成了麦穗,人们坐在上面。
年老时绿色的头发开始变得如丝,唱歌劳累不堪。
一时之间,关闭柴门和篱笆,仿佛躲避敌寇。
思念归程的人们坐入渔船,返回江湖。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迟迟未至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大地依然寒冷的景象和风霾笼罩下的河上场景。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劳作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迟延和大地的凄凉。诗中的黄埃成穗和绿鬓欲丝,呈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诗的结尾,诗人以江湖归思入渔船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向往。
赏析:
《董役河上风霾繼日》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刻画了春天迟迟未到的凄凉景象,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诗中的农人劳作的形象,体现了人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黄埃成穗和绿鬓欲丝的场景,表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给人以深思。诗的结尾以渔船归程的画面,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待,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春天迟迟未到的凄凉景象,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对归途的向往。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类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老人气血少,日夜遭煎煮。点检槁形骸,能禁几寒暑。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1]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2],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3],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4]吾道兮洞庭。薜荔柏佤兮蕙绸,荪桡[5]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翩翩水鸟自沉浮,红蓼黄芦两岸秋。隔水人家一犬吠,斜阳篱落有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