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北山下,南山横我前。
北山似怀抱,南山如髻鬟。
怀抱冬独暖,髻鬟春最鲜。
松鬈沐初净,山蘤插更妍。
我来犹斜阳,我望忽夕烟。
一望便应去,不合久凭栏。
山意本日惜,如何许人看。
急将白锦障,小隔青鬓颜。
近翠成远淡,缥渺天外仙。
谁知绝奇处,政在有无间。
顷刻万恣熊,可玩不可传。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东园醉望暮山》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住在北山下,面前是南山的景象。北山像是怀抱,南山则像是髻鬟。北山在冬天给人温暖的感觉,而南山在春天最为鲜艳。松树的枝叶初春时清新可爱,山蘤花插在其中更加妍丽。作者来到这里时,太阳已经偏西,他的目光忽然间被夕阳和夕烟所吸引。一眼望去,就觉得应该离开,不宜久久倚栏而望。山的美景本是今日才珍惜起来的,怎能轻易让人欣赏。作者急忙用白色的锦帘遮挡,只留下一小段青丝发鬓的美丽。近处的翠绿渐渐变得淡远,仿佛飘渺在天外的仙境。谁能知道这绝妙的景色,只存在于有与无之间。转瞬间,万物都变得自由自在,可供欣赏却无法传颂。
中文译文:
我住在北山下,南山横在我面前。
北山像是怀抱,南山则像是髻鬟。
怀抱在冬天独自温暖,髻鬟在春天最为鲜艳。
松树的枝叶初春时清新可爱,山蘤花插在其中更加妍丽。
我来到这里时,太阳已经偏西,我忽然被夕阳和夕烟所吸引。
一眼望去,就觉得应该离开,不宜久久倚栏而望。
山的美景本是今日才珍惜起来的,怎能轻易让人欣赏。
我急忙用白色的锦帘遮挡,只留下一小段青丝发鬓的美丽。
近处的翠绿渐渐变得淡远,仿佛飘渺在天外的仙境。
谁能知道这绝妙的景色,只存在于有与无之间。
转瞬间,万物都变得自由自在,可供欣赏却无法传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北山和南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感慨。北山和南山分别象征着冬天和春天,寓意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诗中的松树和山蘤花插在其中,增添了自然景色的生动和美丽。作者在夕阳和夕烟的映衬下,感叹山的美景虽然令人陶醉,却不宜久留,因为美景的珍贵在于短暂。作者用白锦障遮挡,只留下一小段青丝发鬓的美丽,表达了对美的珍惜和保护。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这绝妙景色的独特理解,认为它存在于有与无之间,是一种超越言语和传颂的美。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赏析的空间。
华表又千年,谁记驾云孤鹤。回首旧曾游处,但山川城郭。纷纷车马满人间,尘土污芒_。且访葛仙丹井,看岩花开落。
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
轻邮千里给台符,晓月征骖上道初。自比汉儒恩太渥,一生龚胜恨私车。
庭前两株松,风吹一株折。朝减半庭阴,夜灭半庭月。
斩山木宁为民,焚巫尪恐伤仁。看书饥而不害,公政无惭古人。
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