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
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
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冬至日清水堂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作者陪同裴端公使君的快乐心情,并宣传了清明、明智的政治理念。
诗中的“亚岁崇佳宴”指的是冬至日,人们各家各户纷纷举办宴会庆祝,文人雅士们也借此机会相聚。诗人与裴端公使君一同来到清水堂,这是一个庭园,可见其规模宏大,景致宜人。
“华轩照渌波”,诗人站在华轩上俯瞰着渌波,指的是清水堂前的水面。冬至日的阳光照射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上,映照出美丽的光芒。
“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表达了冬至日的气候特点。这一日清晨,湖中的小岛上迎来了芬芳的气息,山峦也在阳光下展现出郁郁葱葱的翠绿色。
“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和对清明政治的追求。诗人推崇裴端公使君的政治智慧和明断,认为他是时代的楷模,并称赞他为政事的圣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最后两句“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表达了作者不舍时光流逝的心情,希望能够继续欣赏美好的夜晚。整首诗以清新、明亮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色和气氛,并通过对裴端公使君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