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冬至吟》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内在含义。冬至是冬季的最后一天,也是阳气开始重新生长的起点。诗人通过描绘冬至时太阳的位置和天心不变的移动,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循环。诗人认为在冬至子的一半时刻,天心即太阳的位置不再改变,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在冬至时,大地上的万物还未复苏,一切都处于未生之时。
赏析:
《冬至吟》运用了简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寄托哲理寓意,展示了邵雍深邃的思想和诗意的表达。
首先,诗人运用了天文现象来描述冬至时的情景。他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这表示冬至时太阳的位置稳定不变。这种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以及季节的更替。
其次,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强调冬至时万物尚未生长的状态。他描述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暗示着寒冷的冬天还未结束,大地上的植物和生物还未苏醒。这种对比突出了冬至时节的特殊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述玄酒味淡和大音声稀来表达冬至时的宁静和寂静。玄酒是一种独特的酒,味道淡雅,与冬至时的寒冷气氛相呼应。大音声正希则暗示着冬天中缺乏声音的特点。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静谧的氛围,使读者沉浸在冬至时的静默与内省之中。
最后两句“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表达了诗人对于冬至时节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诗人以庖牺为喻,表示请问熟悉祭祀仪式的人,进一步验证他所述的冬至景象和寓意。这句话既是对读者的呼唤,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和追问,体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综合来看,《冬至吟》通过描绘冬至时的景象和寓意,表达了对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邵雍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首诗词给人以静谧、深邃和思考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于自然、季节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荔子生红无奈远,陈家晒白到犹难。虽无驿骑红尘起,尚得佳人一笑欢。
何必问生涯,幽闲度岁华。有琴方是乐,无竹不成家。吟里销春色,眠中见曙霞。今年如未去,更拟种胡麻。
十八年前蜀道还,维舟曾记此龙湾。江流万里元依旧,药市蚕丛兴未阑。
天与容台掾,田园早得归。杯中宁有影,海上息忘机。世路闲身好,人生静者稀。更於蘐草处,静看老莱衣。
字缕黄金胜,酥□白玉盘。不须夸百巧,百□□□□。
城中有四灵,麟凤神龙龟。凤翔兮千仞,麟兮不可羁。天用莫如龙,在在风云随。拙哉老督邮,何时列於斯。浪言莲上巢,甘作床下支。床支木为辱,刳剔良可悲。陂塘溢春水,爬沙闯晴羲。渔师舍网罟,掇取如拾遗。解甲伏碪砆,哀鸣极鸣咿。卜师更安忍,鑽灼无完肌。有身不自灵,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