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党人篇》

陈蕃推席偏忧国,孟国囊头不祭神。
一自太官供赛具,皇天无意福忠臣。

作者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读党人篇》
朝代:宋代
作者:宋庠

译文:
陈蕃推席偏忧国,
孟国囊头不祭神。
一自太官供赛具,
皇天无意福忠臣。

诗意:
《读党人篇》描述了一个忠臣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陈蕃推开宴席,心系国家的忧虑;而孟国则因为怀念故国而忽略了祭神的仪式。诗中表达了忠臣对国家的忧虑和忠诚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两位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凸显了忠臣的高尚品质。陈蕃推席,表明他对国家的事务和安危忧心忡忡,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孟国囊头不祭神,显示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但却忽略了作为一个责任重大的忠臣所应承担的职责。

诗中的“太官供赛具”指的是宴席上用于祭祀的器物,而“皇天无意福忠臣”则暗示了忠臣的付出和牺牲并未得到上天的回应。整首诗通过对忠臣内心挣扎和社会现实的揭示,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忠诚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它呈现了一种崇高的品质,即在个人情感和忠诚责任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通过思考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深入思考忠诚、责任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保持正直和坚定的信念。

  • 《春日杂兴》

    迢迢清夜静无哗,月色千门噪乱鸦。坐久忽惊寒力重,不知残雪在梅花。

  • 《邻友疫》

    岁恶灾妖炽,人穷性命轻。如何赤发鬼,亦及白眉生。忍楚尝亲药,停哀写子旌。乡邻拘俗忌,哭吊并无声。

  • 《重游楚国寺》

    往事飘然去不回,空馀山色在楼台。池塘风暖雁寻去,松桂寺高人独来。庄叟著书真达者,贾生挥涕信悠哉。老僧心地闲于水,犹被流年日日催。

  • 《破庵赞》

    噫{左口右戏}吁,何人欤。无德可敬,无言可书。非横灭族,是真瞎驴。有口不能骂得,卷而分付云居。生平萧散,浑无羁绊,奋恶拳头,打会禅汉。我尝一见,口似匾檐。凡侍之者,莫知其几,往往瞠乎其后,终莫得其畔岸。是故不可毁,不可赞,至於不可奈何。

  • 《曾丞相临平帖赞》

    书尺之作趋简便,情之所托斯可见。志虽少贬言犹婉,体虽少拙敬犹简。堂堂相国缁衣彦,明哲自将亦通原。竦然述赞览遗卷,我欲以之参世变。

  • 《颂古九十八首》

    难信难闻独眼龙,布云施雨觅无踪。却被普贤穿却鼻,如今众信永无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