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三颂自连拈,寄与提纲本手钳。
炉鞴稳时无钝铁,何妨矢上更加尖。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睹弟子作颂题窗乃续韵警之》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印肃所作,题目是《睹弟子作颂题窗乃续韵警之》。诗人观察到自己的弟子正在作诗,他欣赏他们的才华,并以此为契机,写下这首诗来警示他们在创作时应该保持警觉和谨慎。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种对创作的警醒态度,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深刻的诗意。
诗中提到了普庵三颂,普庵是释印肃的法号,三颂则指的是弟子们的诗作。这里,普庵将自己的诗作比作连拈,将其赠与提纲本手钳,意味着他将自己的诗作作为引导和规范传授给弟子们。
下一句描述了炉鞴(炉子的风箱)稳定时无钝铁,表达了在稳定的环境中,即使是钝铁也会变得锋利。这一句暗喻了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中,即使是平凡的人,也能创造出卓越的作品。
最后一句中,诗人说矢(箭)上的尖端会变得更加锐利,意味着在创作中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内涵。这句话呼应了前文,强调了持续努力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对创作的警醒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诗人鼓励弟子们在创作中保持警觉,不断追求进步,并在稳定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华。整首诗意蕴含深远,启示着创作者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警觉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病酒情怀犹困懒。
暮云碧。佳人不见愁如织。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锦书难寄西飞翼。无言只是空相忆。空相忆。纱窗人梦,梦双人只。
来傍蓬莱夜读书,盂山相对是吾庐。不妨车马自来去,一片闲心泊太虚。
坐忆蛟桥此日新。
小湾隐沙觜,沙外仍奔湍。是间以龙名,信乃龙所蟠。浮烟澹寒鉴,断岸围清澜。孰知面势要,中有水府宽。我来舣倦楫,天水夜茫漫。狂飚吼薄暮,惊浪摧旧滩。鲸鱣砀厥居,渡鸟垂羽翰。孰睡不知晓,梦次闻平安。龙公自兼爱,况此行路难。何以答神休,幽佩纫蘅兰。
龙岩戏墨作横枝,韵胜何妨不入时。黑雾玄霜遮缟袂,玉妃谪堕畏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