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盟书换战尘,万方呼舞却沾巾。
崇陵访沈空遗恨,郢国怜怀若有人。
收拾金缯烦庙算,安排钟眉颂宗臣。
小儒何敢知机事,终望君王赦奉春。
刘望之,字观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宋绍兴(1131-1162)进士。官南平军教授,任期文化丕变,后迁秘书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观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时。”存诗、词各一。
《读和议成赦文作》是宋代刘望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和议成就和赦文发布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君主仁政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纸盟书换战尘,
万方呼舞却沾巾。
崇陵访沈空遗恨,
郢国怜怀若有人。
收拾金缯烦庙算,
安排钟眉颂宗臣。
小儒何敢知机事,
终望君王赦奉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和议成就和赦文发布为背景,通过描写和议的盟书和和平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君主的期望。诗的开头写道:"一纸盟书换战尘",将和议的重要性表现得鲜明。和议的达成揭示了长期战乱的结束,换来了和平的局面。"万方呼舞却沾巾"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庆和平的场景,表现出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热爱。
接着,诗中提到了崇陵和郢国,这两个地方都有历史上的悲痛和遗恨。"崇陵访沈空遗恨"表达了对沈约的缅怀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郢国怜怀若有人"则展现了对被战乱摧残的地方的同情之情。
在整体氛围渲染之后,诗人开始展现对君主的赞美和希望。"收拾金缯烦庙算,安排钟眉颂宗臣"这两句写出了君主的明智和仁政,他对政务的整理和对忠臣的嘉奖昭示了他对和平的贡献和对国家的关怀。
最后两句"小儒何敢知机事,终望君王赦奉春"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和对君主的期待。作者自谦自己只是一个小儒,不敢妄言政务,但他仍然希望君王能够宽恕百姓,给予春日般的和平和希望。
通过《读和议成赦文作》,刘望之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与仁政的向往,赞美了君主的明智和善治,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民苦难的关切。整首诗词以和平为主题,通过对和议的描绘和对君主的讴歌,展现了作者对和平与和谐社会的渴望。
独坐贡闱里,愁心芳草生。山公昨夜事,应见此时情。
九凤山阳漂渎阴,十年曾记此登临。仙人一去橘破斗,小山重招花作金。勺水研池圆洗胆,老蕉书叶倒抽心。瞿昙像现雪生壁,木客诗成风满林。白马胡僧经写具,青乌方士石旋针。大花雪舞昆吾剑,一索珠县斛律琴。出柙怒号斑额兽,镇龙解语雪衣禽。掀髯自作苏门啸,抱膝谁歌梁甫吟?
侍帝金华讲,千龄道固稀。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首命深燕隗,通经浅汉韦。列筵荣赐食,送客愧儒衣。贺燕窥檐下,迁莺入殿飞。欲知朝野庆,文教日光辉。
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倾。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称嘤鸣。煌煌大都足轩冕,绰有风采为名卿。高名重位盖当世,退朝归舍宾已盈。脅肩谄笑不知病,指天报遇如要盟。一朝势夺德未改,万钧已与毫厘轻。畏威谀上亦随毁,矧复鼓舌加其评。逶迤阴拱质气厚,两豆塞耳心无营。
日溶凤沼摇波暖,云护龙楼倒影长。读罢黄庭无一事,好风吹动百花香。
他山十日此楼居,感昔怀今梦不虚。半榻流云愁雁远,一帘飞雨听莺疏。闲敲词客金声赋,静读仙人玉字书。身世自惭如枥马,路迷空礼白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