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种竹自成园,我亦墙阴数百竿。
不共伊家斗多少,也能不畏雪霜寒。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乐天种竹自成园,
我亦墙阴数百竿。
不共伊家斗多少,
也能不畏雪霜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读乐天的集戏作品时的心情。乐天是苏辙的字,他在乐天山庄种植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园。诗人表示自己也有一片墙阴下种满了数百根竹子。诗人并不和乐天家族竞争种植竹子的数量,但他也不畏惧雪霜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句子展现了苏辙的豪情壮志。首句"乐天种竹自成园"表明了乐天自己种植竹子的能力和成就,而接下来的"我亦墙阴数百竿"则展示了作者自己在种植竹子方面的努力和收获。这里的"墙阴"意味着作者的住所,竹子的茂盛也给他的家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并不和乐天家族竞争种植竹子的数量,"不共伊家斗多少"。这句话中透露出诗人平和宽容的心态,他并不愿将竹子的数量作为比拼的标准,而是注重自身的努力和成就。
最后一句"也能不畏雪霜寒"表达了诗人对困难和逆境的坚韧态度。不论是乐天家族还是自己,无论面对多少的困境和寒冷,诗人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努力。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自信与豪情,展现了他对竹子种植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气。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生活和理想的热爱与追求。
宠禄功名孰与同,平津儒者仕三公。前言往行通今古,素节清规壹始终。岩庙犹传风采盛,燕堂俄怆笑谈空。从来操尚人知少,独有遗思在圣衷。
音信西来,匆匆思作东归计。别怀萦系。为个人留滞。尊酒团栾,莫惜通宵醉。还来未。满期君至。只在初三四。
汉威西被浃炖煌,已觉边尘不复扬。一别可堪论世事,异乡聊共举空觞。只愁山月嫌清淡,不怕江梅笑醉狂。惯涉风波神不动,流行坎止未须荒。
生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积威仁意渐无存,宽厚真能固本根。只恨涵容伤大过,养成外戚擅权门。
冷云抛雪未成花,过埭东风冻著沙。荻浦渔归初下雁,枫桥市散祗啼鸦。旧闻南国饶春事,行见东风换物华。老病心情亦何有,药囊诗卷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