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然醉读离骚经,一鹤闻之来中庭。
童子屡麾不肯去,直凑樽前侧顶听。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离骚》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琅然醉读离骚经,
一鹤闻之来中庭。
童子屡麾不肯去,
直凑樽前侧顶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赵汝鐩读离骚经的情景。他沉浸在离骚的世界中,饱读其中的内容,仿佛陶醉其中。就在这时,一只鹤飞到他所在的庭院中。赵汝鐩的门生童子欲将鹤赶走,但鹤却一直留在他们面前,似乎对诗经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
赏析: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长篇辞章,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政治陷落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赵汝鐩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离骚这篇文献的深入阅读和理解的喜悦之情。
诗中的一鹤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它飞到庭院中,成为读者与诗经之间的桥梁。童子想要将鹤赶走,可能是因为害怕或不理解这种干扰。然而,鹤的坚持留在那里,表明诗经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即使对于年轻的童子也同样如此。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鹤的到来和童子的反应,突出了赵汝鐩对离骚这部文献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它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词流畅自然,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思想丰富、情感深沉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赵汝鐩在阅读离骚时的喜悦和心境。
吹开吹落本无心,万物自秋还自春。若把穠花校枯寂,本无诸妄亦无真。
穷冬才得雨梢梢,梅已无余柳渐包。且把简编遮病眼,时拖衾絮拥寒骹。讥诃驳杂怀张籍,联续诗章忆孟郊。归卧萧斋谅安稳,可无消息到衡茅。
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成句晴丝罥蝶,暖蜜酣蜂,重檐卷春寂寂。雨萼烟梢,压阑干、花雨染衣红湿。金鞍误约,空极目、天涯草色。阆苑玉箫人去后,惟有莺知得。余寒犹掩翠户,梁燕乍归,芳信未端的。浅薄东风,莫因循、轻把杏钿狼藉。尘侵锦瑟。残日绿窗春梦窄。睡起折花无意绪
千古茫茫不可攀,仲尼日月照儒关。生前冷灶七日火,身后遗基十万间。宁许富儿通市籍,只求贤士共欢颜。那知等级输邦计,变许颜原见一班。
龙穴潜幽通海潮,璇宫突兀插云霄。三千世界诸天近,百二山河故国遥。寥落偏城连谷口,荒凉古寺倚山腰。溪南可款门修竹,何况丁宁已见招。
[黄钟为角]惟大明尊,实首三辰。功赫庶物,光被广轮。几方索乡,咸秩群神。灵游来下,户此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