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行人意未平,江头已断午潮声。
旋收去国无边泪,聊写临风有限情。
家住青山何处是,眼穿白鸟去边明。
去年今日凄凉意,犹记梅花一笑迎。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渡钱塘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宝昙
渡钱塘二首,是宋代僧人释宝昙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身是行人意未平,江头已断午潮声。
旋收去国无边泪,聊写临风有限情。
家住青山何处是,眼穿白鸟去边明。
去年今日凄凉意,犹记梅花一笑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作者身处旅途中,行人的心思尚未平静,却已听到午潮声断续的江头。他不禁回首故国,眼中泪水涌动,只能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写下有限的思念。他思念的家园在青山间,但究竟在何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鸟飞过边明的地方。即使是去年的今天,凄凉的情感依然留在心头,他仍然记得梅花轻笑迎接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江头,听到午潮声的断续,这种声音在无意之间勾起了他的思绪。他的心境尚未平静,已经被离别的情感所困扰。回顾故国,泪水无法自禁地涌上眼眶,只能在旅途中尽量写下自己有限的思念之情。
诗人将故国比作青山,但具体在何处,他却不得而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鸟飞过边明的地方,这种无奈和无力的表达增加了诗词的凄凉之感。即使是去年的今天,作者仍然记得梅花轻笑迎接的情景,这种记忆更加强烈地勾起了他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情的抒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适远能忘别,冲行敢惮泥。野航初唤渡,茅屋正啼鸡。雨后妨梅步,风前对竹题。因公动高兴,忆我旧幽栖。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一叶飘丹,乾坤独露。万缘泯迹,法界全彰。沩山水牯牛,大雄白额虎。河阳新妇子,临际小厮儿。虽然借路经过,拶著扶篱摸壁。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