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驱向长城外,当日蒙恬计未非。
欲被筑城夫冷笑,輼凉车载鲍鱼归。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读秦纪七绝》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匈奴驱向长城外,
当日蒙恬计未非。
欲被筑城夫冷笑,
輼凉车载鲍鱼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历史上的一幕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叹。诗的主题是关于长城和匈奴的故事。
首先,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匈奴驱赶到长城之外。"匈奴"是古代游牧民族,常常侵袭中国北方的边境地区。"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防御工程,旨在抵御外敌侵略。这两句话提到了匈奴和长城的关系,暗示着边境的紧张局势。
接下来的两句话提到了蒙恬,指的是秦朝将领蒙恬。他以聪明的计策和勇敢的行动,成功地将匈奴赶离长城。然而,这里作者表达了一种疑虑,即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可蒙恬的计策,认为他的决策可能不可行。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历史中的争论和不同观点。
最后两句话描述了筑城的人们对蒙恬的计划的嘲笑。他们认为这样的举动是多余的,对蒙恬的计划持怀疑态度。然而,当蒙恬成功地赶走匈奴后,他们则不再嘲笑,而是乘着华丽的车辆载着丰盛的鲍鱼回家。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人们对成功者的态度转变。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们的态度转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正确评价和理解历史,不要轻视那些被质疑的人和事,因为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权威和众人眼中的成功的批判,呼吁人们思考和审视权威和成功的定义。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思辨精神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瘦筇支我上高寒,风露凄清酒力悭。千里人邀千里月,一重楼见一重山。筵前飞雪喷焦遂,槛外行云遏小蛮。便好翻身驾黄鹄,直将情枉扣天关。
西山走下丹砂丸,东山飞上黄金盘。径从碧海升青天,半湿尚带波涛痕。初辉淡淡寒不动,月华犹轻桂华重。黄罗团扇暗花纹,蹙金突起双龙凤。须臾正面天中央,银钲退尽向来黄。乾坤熔入冰壼里,万象都无只有光。平生爱月爱今夕,古人与我同此癖。去年中秋天漆黑,今年中秋月雪白。
沧洲有奇趣,吾道付沧洲。树景中流见,船灯照岛幽。转思江海上,却著土山头。野水无人渡,乘桴学圣丘。
只思借榻寻僧屋,不悟山行亦已深。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
凄风入林薄,旵日升山迟。槿花落因雨,菊英开映篱。身老每倦客,目昏犹喜诗。所欣水云念,得赴猿鹤期。
滋赋諴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乡人更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