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
却疑洛水新霜后,八节滩津石柱声。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渡沙河》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溶漾澄明彻底清,
波浪平静,河水清澈透明,
鸬鹚惯客不相惊。
鸬鹚习惯了船只的来往,不为所动。
却疑洛水新霜后,
然而我却怀疑这沙河的水面,
是否受了洛水新霜的影响,
八节滩津石柱声。
八节滩津的石柱发出声音。
这首诗描述了渡过沙河的景象。河水平静而清澈,没有波澜,鸬鹚习惯了船只的来往,不会因为船只的出现而惊慌。然而,作者却怀疑沙河的水面是否受到了洛水新霜的影响,让人感到不太确定。最后提到八节滩津的石柱发出声音,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分生动的气息。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沙河的景色,通过对水面、鸬鹚和石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安静宁和的画面。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疑惑和思考,给人以隐隐约约的哲思感受。整体而言,这首诗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让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山川蟠跨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三槐氏胄,早荣升大府,展施才调。应欲濡须兵革后,几度愁纡怀抱。翦烛寒更,催科春晚,诸事安排了。簿书丛里,辛勤说与谁道。遥想淝水西边,三贤堂古,孝肃名偏好。为我瓣香先致敬,耿耿寸心相照。赞画侯藩,趋承相府,指日登枢要。不堪离别,一尊聊为倾倒。
光阴倾与篆烟消,十八年华似昨朝。久负君恩惭老大,已衰心力叹飘萧。官闲自可从乡饮,情至因忘对客谣。一笑春红真漫耳,傍人已道色全饶。
蓬头历齿王霸子,葛帔练裙任昉儿。世绪何妨有凋落,若敖羊舌正堪悲。
我昔南游三眼国,逢人一笑启丹唇。只今重到孤峰顶。依旧丹唇一笑新。
小语精微沥耳圆,况聆珠玉泻如泉。一番心上温过,明镜明朝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