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
于张从昔少,鲁卫至今称。
丝竹中年好,词华夙世能。
周南棠棣传,平世几人登。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杜侍郎挽词三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杜侍郎母亲的美好赞颂以及对杜陵之名家的称赞。诗词通过描绘杜侍郎的才华横溢和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展示了他在音乐和文学领域中的杰出才华,并将其与古代文人士大夫相媲美。
译文及赏析:
第一首:
美政真吾母,
名家更杜陵。
于张从昔少,
鲁卫至今称。
这首诗词以美政真吾母、名家更杜陵为开头,表达了对杜侍郎母亲的美好称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词展示了杜侍郎母亲的高尚品德和美好的政治才能。接着,诗词提到了杜侍郎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他在年幼时就备受赞誉,受到了鲁国和卫国的推崇。这种赞美也间接地突显了杜侍郎的才能超群,让人们对他的卓越成就感到钦佩。
第二首:
丝竹中年好,
词华夙世能。
周南棠棣传,
平世几人登。
这一首诗词以丝竹中年好、词华夙世能为开头,再次强调了杜侍郎在音乐方面的杰出才华。他在中年时期仍然保持着卓越的艺术成就,音乐才华令人称赞。诗词接着提到了周南、棠棣等传世名篇,暗示杜侍郎的作品将会在后世流传,成为平凡世人所推崇的文学经典。这种赞美展示了杜侍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非凡造诣,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作品传世的期望和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杜侍郎母亲的美好称颂和对他在音乐和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的赞赏,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杰出地位。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杜侍郎的崇敬和对他作品传世的期望,展现了宋代文化繁荣时期文人的风采和追求。
山阴好云物,此去又春风。越鸟闻花里,曹娥想镜中。小江潮易满,万井水皆通。徒羡扁舟客,微官事不同。
郊原风日好,百舌弄何频。小妇秦家女,将军天上人。鸦归长郭暮,草映大堤春。客散垂杨下,通桥车马尘。
杜鹃哭,杜鹃哭。微雨村,远烟麓。山花红,江枫绿。一声残,一声续。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啼尽天涯夕阳影,又向空中啼月明。山中憔悴人,无绪伤春色。今古兴亡一肚脾,临风再拜君得知。两行茅舍苍烟泪,滴破浣花溪上诗。
将军身在城,讵得虏尘清。酿酒邀闲客,吟诗直禁营。苍鹰春不下,战马夜空鸣。碣石应无业,皇州独有名。上山嫌髀重,拔剑叹衣生。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
碧涧仙人亦爱楼,星溪楼上豁双眸。吟边兴落千峰外,醉里眉攒万国愁。传舍官途轻似燕,禅心世事狎於鸥。诗人将半南唐帝,碧涧云烟六月秋。
朽质任浮沉,都无住著心。未凭三窟兔,得似九皋禽。煮石清泉洁,眠云翠壁深。生来有诗痴,老去亦忘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