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嘿尽知天下事,片言常得古人心。
千年成败兴衰迹,只向忠邪两路寻。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史》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宓。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一嘿尽知天下事,
片言常得古人心。
千年成败兴衰迹,
只向忠邪两路寻。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领悟。他通过阅读历史,洞悉了天下大事的真相,透过古人的言论,他常常能够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作者认识到历史中千年的兴衰成败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而他只需专注于忠诚与邪恶这两条道路,就能够找到历史中的真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其中的"一嘿"表示一声叹息,表明作者阅读历史后对天下事物的洞察力。"片言常得古人心"一句表达了作者通过古人的言论,能够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这显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和思考能力。
诗的后两句"千年成败兴衰迹,只向忠邪两路寻"点明了作者在历史中的探索方向。作者认为历史中的兴衰成败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而这些痕迹的背后,只需关注忠诚和邪恶这两种道德取向,就能够找到真相。这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中的复杂现象可以通过简单的道德选择来理解和解释。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并强调了忠诚和邪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读史,试图通过古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来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对当下的社会和人性有更深的认识。
秋来望月如水犀,忽有香风鼻观吹。遍寻不得见花面,若得见花敢轻贱。徐徐步转墙角来,草色芊芊一径开。俨然嘉树奠南服,环佩锵锵万圭绿。阳艳多情不敢媒,平生偶与西风熟。皇天清则土方真,耿耿谁如受命独。三闾愁兮洞庭波,辛荪兰芷方并蓄。只有淮南扫隐句,攀缘千古资膏馥。
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余态。后庭春在。折取残红戴。小小兰舟,荡桨东风快。和愁载。缠绵难解。不似罗裙带。
长征每爱日,小泊未遻意。阴风自南北,客子咱轩轾。召棠望吾乡,不作秦越异。船阁雁鹜洲,人穿鱼暇市。相逢各吴语,知识十三四。水实不自买,海错有佳馈。饯行余十客,超俗见友义。笑谭寒谷春,为我洗羁思。相与卧玉瓶,跋烛得微醉。老怀易作恶,别语毋动喙。
凡游南国者,未有不蹉跎。到海路难尽,挂帆人更多。潮沙分象迹,花洞响蛮歌。纵有投文处,于君能几何。
谷把青空一色糊,集先维霰作花疏。寸余凝积常年有,尺许坚牢自昔无。粉阵成围攒戏蝶,盐车疑覆失前驴。新吟便是有声画,何必鹅溪写作图。
春来已自两旬余,欲借春看未见渠。烟树隔湖三十里,寒梢依旧向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