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史》

子长汉良史,笔锋颇雄刚。
惜哉闻道寡,气志苦不常。
心如虫丝轻,随风东西扬。
一事若可喜,不顾道所长。
公言绌原宪,侠贼乃为良。
仁义谓足羞,货殖比君王。
黄老生六经,斯言固猖狂。
吁嗟夫子没,两观无刑章。
予怀班孟坚,驳议何洋洋。
传与后世人,慎思其否臧。

作品评述

《读史》是李覯所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子长汉良史,
笔锋颇雄刚。
惜哉闻道寡,
气志苦不常。
心如虫丝轻,
随风东西扬。
一事若可喜,
不顾道所长。
公言绌原宪,
侠贼乃为良。
仁义谓足羞,
货殖比君王。
黄老生六经,
斯言固猖狂。
吁嗟夫子没,
两观无刑章。
予怀班孟坚,
驳议何洋洋。
传与后世人,
慎思其否臧。

诗意和赏析:
《读史》这首诗词以李覯对历史的阅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

诗中首先提到了"子长汉良史",指的是李覯自称是汉代良好的史学家。"笔锋颇雄刚"一句表达了他笔下文字的力量和雄浑之处。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道德水平的失望:"惜哉闻道寡,气志苦不常"。他感叹道,可悲的是道德的传承越来越少,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疲惫。

诗中"心如虫丝轻,随风东西扬"的比喻,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脆弱和敏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覯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道德价值观的反思。他指责那些追求个人私利的人们,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道义之上:"一事若可喜,不顾道所长",并感叹仁义之道已经被商业利益所取代:"仁义谓足羞,货殖比君王"。

诗人还批评了一些儒家学说的传统观念,认为其中存在狂妄之处:"黄老生六经,斯言固猖狂"。他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传统观念的质疑,体现了他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

最后,李覯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班固和孟子的敬仰,并呼吁后世人谨慎思考,审视社会现象,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传与后世人,慎思其否臧"。

整首诗词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示了李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考。他对道德沦丧、商业主义盛行和传统观念的质疑,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道义重建的希望。

  • 《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二首》

    屡见高文试泽宫,长年参校愧龙钟。悬黎待价由来久,绿绮知音不易逢。吉语乍闻随鹊喜,归期专欲问龟从。到家莫负如泥约,光禄供醪味渐浓。

  • 《益寿美金花》

    返观三景。增得灵砂盈满鼎。光耀华婴。点化琅?宇宙清。江天夜月。宝桂玲珑澄皎洁。惟我亲栽。有似琼花火里开。

  • 《题李伯时渭城送客图用知几韵》

    龙眠幻出摩诘句,想见落笔怀抱空。只有古今情不尽,渭城杨柳几春风。

  • 《秋兴》

    水影沉云冷碧天,自撑小艇摘湖莲。忽然吟得西风句,正在斜阳落雁边。

  • 《题适庄茅亭》

    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杖藜时自适,杯酒乐天真。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

  • 《诉衷情(史丞相宴曲水席上作)》

    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黄花未应憔悴,盏面尚堪浮。围艳质,发歌喉。细相酬。明年此会,主人还是,在凤池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