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苔点点路层层,此地分明胜概增。
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喜月边僧。
青松鹤梦生秋吹,实塔星华见夜灯。
消尽尘襟三万斛,石床閒倚古萝藤。
《读书台》是宋代文学家谢灵运(谢谔)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向往和对文化的追求。
中文译文:
莓苔点点路层层,
此地分明胜概增。
天上楼台山上寺,
云边钟喜月边僧。
青松鹤梦生秋吹,
实塔星华见夜灯。
消尽尘襟三万斛,
石床閒倚古萝藤。
诗意:
诗中以景入情,通过描绘读书台的景色,抒发了对读书之地的喜爱和向往。莓苔点缀的小路层层叠叠,使这个地方显得更加美丽和宜居。天上楼台和山上的寺庙,钟声和月光都为读书提供了一种宁静和庄重的氛围。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从青松和迁徙的鹤中得以体现。实塔上璀璨的星华和夜晚的灯光,犹如点亮了知识的灯盏,给人以启迪和希望。最后两句写到的是作者净化心灵和超越尘世的愿望,座落在石床上,依靠着萝藤,舒适自在。
赏析:
谢灵运以简洁而生动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散发着文化氛围的读书场所。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安详。诗的后半部分以自然景物和修行之象来表达了谢灵运对读书和学问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净化心灵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整首诗以自然山水和人文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的读书环境,让人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人生的寄托。
不眠无恨自凄凄,真听人间乌夜啼。明月未教尘镜掩,华堂歌舞乍高低。
我年三十二,鬓有八九丝。非无官次第,其如身早衰。今人夸贵富,肉食与妖姬。而我俱不乐,贵富亦何为。况逢多士朝,贤俊若布棋。班行次第立,朱紫相参差。谟猷密勿进,羽檄纵横驰。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小官仍不了,谴夺亦已随。时或不之弃,得不自弃之。陶君喜不遇,顾我
冷时急用之物,趁暖著些针线。忽然腊月到来,免致脚忙手乱。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幼时桑梓敬,耆旧惜凋残。萧诚师吾剑,庞言遗以安。天乎非不寿,命也亦何叹。谁笔延陵墓,鸣呼永不刊。
贵家纨袴金梭织,贫家布袴才蔽膝。半夜打门持文书,脱袴贳酒待里胥。何时赎袴要御寒,亦为官掩催租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