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渡太湖》

囊风阁雨半晴阴,惨淡谁知造化心。
委命浮沉惟一叶,计身轻重亦千金。
红尘犹道不胜险,白浪莫嗔如许深。
晚得芗山堪寄缆,卧听鼍吼与龙吟。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渡太湖》

囊风阁雨半晴阴,
惨淡谁知造化心。
委命浮沉惟一叶,
计身轻重亦千金。

红尘犹道不胜险,
白浪莫嗔如许深。
晚得芗山堪寄缆,
卧听鼍吼与龙吟。

中文译文:
囊风阁,雨半时晴时阴,
凄凉黯淡,谁能懂得造化的心。
委身于命运的浮沉,只如一片叶子,
计算重要与轻微,皆如千金。

红尘中的道路并不平坦,
波浪之深,无需责怪。
晚上到达芗山,可投下锚来,
躺下聆听蛤蟆的吼声与龙的吟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一个人在渡太湖的过程中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诗的开头,囊风阁雨半晴阴,描绘了太湖的景色,交替的晴天和阴天映衬出人生的变幻无常。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造化之心的疑问和困惑,认为人无法完全理解造化的意图。

诗的下半部分,委命浮沉惟一叶,计身轻重亦千金,表达了人在浮沉中的无奈,如同一片漂浮的叶子,面对命运的安排只能委身其中。计算身份和价值,都是千金重要。

红尘犹道不胜险,白浪莫嗔如许深,这两句表达了世俗纷扰中的艰险和波折,提醒人们不要对这些险阻心生怨愤,因为它们本就如此深远。

最后两句,晚得芗山堪寄缆,卧听鼍吼与龙吟,描绘了诗人到达芗山的景象,寄托了对自然的倾诉和沉思。躺下来,聆听蛤蟆的吼声和龙的吟唱,意味着诗人沉浸在自然的声音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整首诗以太湖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疑问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以琴送郡守二首》

    诗翁雅镇玉溪山,褒玺飞来玉节还。为报佳音天日近,南薰殿里正催班。

  • 《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 《菘园杂咏》

    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鉏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

  • 《清明书感》

    两年作县越江湄,回首乡关未得归。华发又惊佳节换,青云堪叹故交稀。山村细雨梨花发,茅屋东风燕子飞。潦倒不须嗟薄宦,且将樽酒送斜晖。

  • 《猛虎行 一》

    贫不攻九嶷玉。倦不憩三危峰。九嶷有惑号。三危无安容。美物标贵用。志士励奇踪。如何祗远役。王命宜肃恭。伐鼓功未着。振旅何时从。

  • 《久病初朝衢中即事》

    沉疴旷十旬,还过直城闉。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