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
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通鉴杂兴》中文译文:
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
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诗人在读《通鉴》时感慨万千,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囚禁在楚地的王公们的同情之情。
首两句“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揭示了新亭中的囚禁者由于被限制在楚地而产生的失意和痛苦之情。其中的“新亭”是指监狱,泣楚囚即在楚地哭泣的囚犯。而王公们原本就对中原的情况不甚了解,导致自身被禁锢在楚地,无法明辨中原。
接下来的两句“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则表达了囚禁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之情。石头门外的“石头”象征囚禁的牢门,门外代表着自由的世界,囚禁者对此产生了长久以来的怨恨之情。而当他们将来重获自由时,必然会思念与挚爱的人们,这时他们心中的相思之情也会化为泪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被禁锢在楚地的王公们的同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往事的怀念。通过描绘囚禁者内心的痛苦和流淌的泪水,以及对自由和家人的思念,诗人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
碧窗凉簟唯便睡,露井无尘荫绿槐。梦入醉乡犹病渴,辘轳声到枕边来。
皮葛其衣,巢穴其居。烹不糁之藜羹,驾秃尾之草驢。闻鸡而起,则和甯戚之牛歌。戴星而耕,则稽汜者之農书。谓之瘁则若腴,谓之泽则若癯。虽不能草泥金之检以纪治功,其亦可挟兔园之册以教乡闾者乎。
仰听金衣语,偶窥莺妇巢。深穿乔木里,危挂弱枝稍。啄菢双双子,经营寸寸茅。何时雏脱壳,新哢响交交。
晚生何敢跳前贤,夫子宫墙赐及肩。忆枉朝车十官宅,喜成邻舍万山巅。尚堪湖学生徒齿,恰少汾阳考第年。想得囊中有仙诀,形容枯槁但神全。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後庭。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丹丘有鸾凤,天朝思羽仪。祥风挽不前,箫韶将致之。我生幸良觌,九苞容一窥。矫首望阿阁,自笑枪榆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