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故人盈纸书,却将取辱笑吾徒。
世间处胡可羞事,曾见欧阳责范无。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王伯大都承奏疏》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读到朋友写来的一封书信,书信中记载了朋友在朝廷中的不幸遭遇,作者感到愤懑和愧疚,同时也对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有所感悟。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近得故人盈纸书,
却将取辱笑吾徒。
世间处胡可羞事,
曾见欧阳责范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表达作者读到一封朋友寄来的信件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朋友所遭受的不公和屈辱的愤懑之情。作者自责地认为自己无法为朋友伸张正义,感到羞愧和愤怒。同时,诗中也抒发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取辱笑吾徒"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所受待遇的不满和愤怒,也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和友情。作者在"世间处胡可羞事"一句中,表达了对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的质疑,认为这样的不公之事在世间居然成为了"可羞之事",暗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不公平。最后两句诗中提到的"欧阳责范无"则是对历史上的正直人物的赞叹和思念,通过对比,凸显了当下的不公和悲愤。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遭受不公对待的痛心和愤懑之情,同时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对人情冷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它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是王迈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苍岩出几曲,此与大道会。回看灯火处,已在林萝外。凉风生雨气,清月动山霭。渐近平桥路,淙淙闻石濑。
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
山秃林疏万窍风,独全晚节傲严冬。老惟交此三益友,梦不贪渠十八公。青帝行将转邹律,苍官何必爱秦封。树根定有苓堪掘,造物方当寿此翁。
云门大卷声铿锵,不比寒谷号蛩螀长笑归来书满床,着眼不用垂簪裳。夤缘仕版亦逢场,一鼎热处元清凉。年来道心包乾刚,鉴净水止无迎将。付物大公齐混茫,玲珑窗牖开八荒。霁月海东悬秋霜,照破蒙昧横津梁。不才曹资如点狂,柱倚宝瑟心陶唐。冰轮玉井情徜徉,祥云丽日希余光。布
梦觉无两壮子,是非只一东坡。颜渊箪食为乐,启期带索行歌。鲁侯不遇天也,伯寮其如命何。世事如棋新局,人生落叶辞柯。何处觅蓝采和。且服单方妙药,般若波罗蜜多。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