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不自蠹,而蠹于木心。
蠹极木心,以丰尔腹。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
人而不真,繇尔乱神。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
无托尔形,霜松雪柽。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蠹》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描绘了蛀虫在木头中活动的景象,通过这一景象抒发了对人性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心。
蠹虫并不是自我蛀咬,却是在木头的内心蛀咬。
这句诗意蕴含着一种讽刺和隐喻,将蠹虫比喻为人的心中的恶念、病态和贪欲。蠹虫蠕动于木头之中,象征着人内心深处的邪恶与腐朽。
蠹极木心,以丰尔腹。
蠹虫极度地蛀咬木心,以充实它们自己的腹部。
这句表达了蠹虫对木头的疯狂侵蚀,以满足它们的欲望和需要。蠹虫以木心为食,而人的内心也常被各种欲望所填充。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
蠹虫偶尔也能够成长壮大,这又怎么能激励人们呢?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讽刺的意味,人们对于邪恶和贪欲的成长往往是不自觉的,反而会被这些邪念所勾引,进一步迷失自我。
人而不真,繇尔乱神。
人若不真实,便会迷失自我,冲乱神智。
这句诗意呼应了前文,指出人的内心若被欲望和邪念所填充,就会失去真实的本性,导致精神的混乱和迷失。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
蠹虫啊,蠹虫啊,你如何才能完全实现你的生命意义。
这句表达了对蠹虫生命意义的思考,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追求欲望、贪婪的质问。蠹虫以蛀咬为生,但它们的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无托尔形,霜松雪柽。
没有凭借你的形态,你蠹虫可获得霜、松和雪柽。
这句诗以修辞手法点明了蠹虫的依附性,暗示了蠹虫需要木头作为生存的基础,而人若过于依赖欲望和贪婪,也将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成就。
这首诗词《蠹》通过描绘蠹虫在木头中的蛀咬,寓意着人的内心的邪恶、欲望和贪婪。它以蠹虫为隐喻,通过形象鲜明的描述,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蠹虫的蛀咬象征着人内心的病态和腐朽,警示人们要保持真实、远离贪欲,以免迷失自我、破坏自身的精神世界。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蠹虫的活动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警示。它提醒人们要警惕贪欲的侵蚀,保持真实和清明的内心,追求有意义的生命。同时,诗中也暗含了对人类追求欲望、贪婪的批判,呼吁人们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成就。这首诗词通过对微小生物和自然景物的象征性描写,展示了齐己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触动和思考,具有深邃的诗意和引人深思的赏析价值。
春风吹船著牛轭,扶藜直上山之脊。山上老石怪且顽,皮肤皴皱苔花碧。我来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状心亦惊。野人指点为我说,此物却是虾蟆精。古昔曾偷太仓粟,三百余年耗中国。天官烛其阴有毒,敕丁破口剶其足。至今突兀留山丘,雨淋日炙无人牧。树根穿尻蛇入肚,老鸦啄背狐粪头。
猛士当令守四方,中原诸将近相望。一樽度日空闲暇,千骑临边自激昂。谈笑定先降虏使,诗书仍得靖戎行。君看宿将何承矩,安用摧锋百战场。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生唯净命食,持钵向人境。莫夜时茅庐,月出山愈静。处处闻泉声,行行跳松影。先足便安禅,云深石床冷。
乌玄鹄白从来事,兔角龟毛本自无。日用不知何许是,漫言实相与空虚。
曩从太史氏,论次金匮书。龙兴渡江后,麐止今皇初。微辞记当时,只字宁敢虚。彼阿者谁子,顾欲私毁誉。阳秋记慕容,史记名山储。二子亦过计,人心焉可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