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何时立,相传岁月多。
仅留残刻在,免得后人磨。
剥处补苍藓,断痕穿细莎。
欲知前代事,几度读来讹。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举进士不第,学诗于周弼,与同时陈泷、汤仲友、高常擅名于理宗端平、淳祐间,有苏臺四妙之称。长于五言,弼称之爲顾五言,自署其居爲五言田家。有诗十卷,已佚。元初辟爲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 顾逢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按:明《诗渊》辑顾逢诗,似将逢与梅山顾先生视爲二人,诗中并有《顾逢诗集》之题,是否一人已不能明。
《断碑》是宋代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座碑几时竖立,传说岁月已久。
仅剩下残碑刻痕,以免后人磨灭。
剥落处长满青苔,断裂处穿透细莎。
若想了解前代的事,多次阅读才能避免错误。
诗意:
《断碑》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残破的碑石。诗人思考碑石的历史和传承,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惜和对后人保留真实历史的呼唤。碑石的残缺、青苔和断裂痕迹,以及后人对碑文的错误解读,都成为了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关切和担忧的象征。
赏析:
《断碑》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碑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然而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瑕疵使得碑文残缺不全。诗人通过描写补苍藓、断痕穿细莎的景象,将碑石的残破形象与历史的传承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历史记忆流失和历史误读的担忧。
诗人提醒人们,若想了解前代的事情,不能仅仅依靠一次的阅读,而需要多次的反复推敲和思考。这种对历史的认真态度和对后人的期望,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珍爱之情。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递了深邃的意蕴,让人们在欣赏之余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归程风强阻,春色有如无。上水千帆健,中流一矴孤。雨冲寻屋燕,云背立樯乌。尽说明朝顺,江行旧有图。
携锡西山步绿莎,禅心未了奈情何。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
作县如弄潮,莫汲半呷水。红旗上岸来,喝采沙河市。拈取第一筹,细柳天风裹。
当年曾忝从官班,再拜天颜咫尺间。今历千山嫌未隐,芒鞋明月又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