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

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旖龙睡不惊。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这首诗是宋代阳枋所作,题名为《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要学习在寒冬中窗下吟唱的蛩蛩,
那尖锐的声音只有一种,不如多变的声音好。
整个世界都听到了这个声音,
管旁边的河龙是否能睡得安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单调、固执的声音的不屑和反感。寒蛩的声音清晰而高亢,但是缺乏变化,这与世界的多样性形成了对比。阳枋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丰富多彩、多变的声音的喜爱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寒蛩声音的单调与世界的多样性,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创新、变化的崇尚和追求。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于声音的追求,也可以看做是对于艺术的追求。阳枋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于艺术的追求。

  • 《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乘兴联句》

    九重城接天花界,三五秋生一夜风。 ——广宣行听漏声云散后,遥闻天语月明中。 ——广宣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 ——李益谁问独愁门外客,清谈不与此宵同。 ——李益

  • 《喜种隐君授正言直馆》

    鹤版招幽士,龙墀袭茜袍。道因间上得,名向隐中高。密地栖芸阁,清涂历谏曹。终南明月夜,松桧自萧骚。

  • 《寄襄阳王公子》

    君马勒金羁,君家贮玉笄。白云登岘首,碧树醉铜鞮.泽广荆州北,山多汉水西。鹿门知不隐,芳草自萋萋。

  • 《和赵釴夫见惠》

    归来揩眼望南明,山水光中慰此行。不把篇章供世好,肯将姓字占时名。才疏我合回三舍,语妙君能敌七兵。自此定交非造次,许陪诗社莫寒盟。

  • 《春日怀秦髯》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