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心通与理融,卓然有见是英雄。
大儒晚作韩考异,往哲曾非墨尚同。
折角争希郭有道,鬀眉求似狄梁公。
可怜老学孤无助,月落参横读未终。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对卷》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妙在心通与理融,
卓然有见是英雄。
大儒晚作韩考异,
往哲曾非墨尚同。
折角争希郭有道,
鬀眉求似狄梁公。
可怜老学孤无助,
月落参横读未终。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学术与思想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传承。诗人表达了对于知识的敬仰和对于学术的思考。他认为心智的开阔和理念的融合是英雄所应具备的品质。即使是在学问渐渐衰退的时候,仍然有智者能够超越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过去的哲学家们也不一定只信奉墨子的学说,他们追求的是真理本身。诗中还提到了两位历史上有名的贤人——郭仲衍和狄仁杰,他们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努力奋斗的典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老学者的同情和无助的无奈,他们在寂寞中默默读书,但是时光流逝,他们的学问尚未完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学术和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于学术传承的思考。诗人通过运用对偶和对仗的手法,使诗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诗中的字词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和对老学者的同情,诗人展现了对于学术和智慧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词抒发了一种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推崇,以及对于追求真理的坚持。同时,诗人也反映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于学术传承的担忧。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河南少君古臞僊,销尽新缘窘旧缘。草字更无千载圣,谈言自有一家天。远游轻世唯何甚,少贬求容否不然。选壮坐狂俱龃龉,社樗元自可忘年。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无情莲炬剪将残,有样葫芦画不难。尽笑翰林麻草拙,谁知老子布衾寒。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駸駸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滴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金马堂堂有陆沉,斯人出处可重寻。豸冠议论回天力,绣节平反念母心。一代师承无别派,百年朋旧托遗音。便当佳传磨苍翠,桐桂森然欲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