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艳无妖别有香,栽多不为待重阳。
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澹黄。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对菊》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艳无妖别有香,
栽多不为待重阳。
莫嫌醒眼相看过,
却是真心爱澹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独特喜爱之情。作者称赞菊花虽然没有鲜艳夺目的色彩,也没有妖娆的姿态,但却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无论种植多少菊花,都不是为了等待重阳节而栽种的。请不要嫌弃菊花平凡的外表,而要用醒悟的眼光去欣赏,因为作者真心地喜爱那淡黄色的菊花。
赏析:
《对菊》这首诗词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平凡事物中的美的赞美态度。菊花虽然没有鲜艳的颜色和妖娆的形态,但它却有独特的芳香,这种香气并不需要鲜艳的外表来衬托,它自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作者通过这种对菊花的赞美,呼唤人们要用心去欣赏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美,不要被外表所迷惑,要用醒悟的眼光去发现真正的美好。
此外,诗中的"待重阳"指的是重阳节,这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因此菊花与重阳节有着紧密的联系。作者在诗中提到"栽多不为待重阳",表达了对菊花的真挚喜爱,并不仅仅是因为节日的需要。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以及对平凡事物中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真实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呼唤读者用醒悟的眼光去欣赏并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深根固蒂。天宝流霞光满济。返照连天。冉冉程程玄又玄。无生无灭。湛湛孤然明皎洁。昕散云寥。点破清虚上九霄。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拥旌临合浦,上印卧长沙。海徼长无戍,湘山独种畬。政传通岁贡,才惜过年华。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累征期旦暮,未起恋烟霞。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旧游如梦里,此别是天涯。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
西天人不会唐言,旱地雷声彻大千。九年面壁无人会,玉兔金乌火裹旋。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