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对雪呈仲车》

学堂岁暮无来客,残雪漫漫风猎猎。
当庭古柳三四枝,老翁携帚收残叶。
二年闲散百事慵,饥寒不自勤锄锸。
囊空甑倒谁复救,典衣买酒将空箧。
人间万事苦难齐,以醉驱愁最奇捷。
丈夫未死谁能测,幽忧何自同儿妾。
饮酣耳热诗兴豪,直上虚空恣凌蹑。
饥喉冻噤谁与解,正藉醺酣得嚅嗫。
少年举白未尝辞,渐老深杯见还怯。
何当共有种秫田,免向官垆走书帖。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对雪呈仲车》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学堂岁暮无来客,
残雪漫漫风猎猎。
当庭古柳三四枝,
老翁携帚收残叶。

二年闲散百事慵,
饥寒不自勤锄锸。
囊空甑倒谁复救,
典衣买酒将空箧。

人间万事苦难齐,
以醉驱愁最奇捷。
丈夫未死谁能测,
幽忧何自同儿妾。

饮酣耳热诗兴豪,
直上虚空恣凌蹑。
饥喉冻噤谁与解,
正藉醺酣得嚅嗫。

少年举白未尝辞,
渐老深杯见还怯。
何当共有种秫田,
免向官垆走书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学堂里的老人对雪的感慨和内心的思考。

诗的开头,学堂里岁末无人来访,残雪纷飞,寒风呼啸。这种冷寂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接着,诗中出现了几棵古老的柳树,老人拿着扫帚收拾落叶。这一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老人对生活的整理和收拾。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老人的困境和心情。老人两年来过着闲散的生活,饥寒交迫,却没有自己努力耕种的精神。囊中空空,甑倒空了,不知道谁来帮助他。他用卖掉的衣服换酒,只剩下空空的箧子。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他认为人间万事都充满了苦难,而醉酒是最奇特和快乐的方式来驱散忧愁。他提到丈夫未死,谁能预测未来的命运,幽忧何自与儿妾相同。

最后几句,作者描述了自己饮酒后的豪情和自由。他直上虚空,自由自在地行走。饥饿和寒冷使他无法言语,只能通过醉酒来发泄内心的情感。

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年轻时机不可再得的遗憾。他逐渐老去,深杯见还有些畏惧。他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田地,不再向官府乞讨。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和老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自由和遗憾的渴望。

  •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 《熙宁以后祀高禖六首》

    昭见精衷,灵承端命。青帝姑怀,神禖储庆。祚以蕃昌,协于熙盛。螽斯众多,流于雅咏。

  • 《次欧阳少逸韵呈雪庭禅师》

    吟得秋声满院凉,不知六月有骄阳。禅心已是空诸相,无奈瓶花故故香。

  • 《春日杂兴》

    鹤骨崭崭疾未瘳,怯行山亦倦登楼。久知老去自当尔,自入春来雨不休。虚器甚惭居士屩,实封难觅醉乡侯。小迟须有佳晴日,待试山翁已健不。

  • 《初冬有感》

    峨冠本愿致唐虞,白首那知堕腐儒。碌碌不成千载事,駸駸又见一年徂。无僧解辍斋厨米,有吏频徵瘦地租。要信此翁顽到底,只持一笑了穷途。

  • 《赠杨内舍景尧刲股》

    子肉可疗亲,或曰不敢毁。不见母生儿,生死一间耳。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