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
一章四韵八句)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作者介绍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復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着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
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诗意:这首诗词是元结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所写的一首诗,主题是为君之道。他认为一个君王要怎样才能明智地治理国家?答案是要公正地赏罚,倾听忠言而不接受谄媚之言。只有君王能够做到这些,才能算是明智的。

赏析: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的理念。他认为,一个明智的君王应该以公正的态度来奖励功臣,惩罚罪人;只听取真诚的忠言,而不接受虚伪的谄媚之辞。只有这样,君王才能被认为是明智的。

作者的思想深邃而实用,他认为一个好的君王应该以公正为准则来治理国家,不滥用赏罚权力,听取真实的建议,不受迎合之辞所蒙蔽。通过这样的治理方式,才能达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这些思想在唐代官僚体制中尤为重要,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国家的向往和思考。

  • 《凤凰台上忆吹箫(耒阳至节戏呈同官)》

    玉管灰飞,云台珥笔,东君飚驭将还。又正是、霜花□剪,梅粉初干。窈窕红窗髻影,添一线、组绣工闲。潇湘好,雪意尚遥,绿占群山。应思少年壮气,贪游乐、追随玉勒雕鞍。更化日舒长,赢得觅醉谋欢。老去桑榆趁暖,任从教、潘鬓先斑。犹狂在,挥翰快写春寒。

  • 《酬思黯相公见过弊居戏赠》

    轩盖光照地,行人为裴回。呼传君子出,乃是故人来。访我入穷巷,引君登小台。台前多竹树,池上无尘埃。贫家何所有,新酒三两杯。停杯款曲语,上马复迟回。留守不外宿,日斜宫漏催。但留金刀赠,未接玉山颓。家酝不敢惜,待君来即开。村妓不辞出,恐君冁然咍。

  • 《涵碧亭》

    绕竹沿崖一径垂,穿山飞玉落芳池。林深坐觉尘埃远,岩润长含雨露滋。双鲤对浮波面石,一纶难掷掌中丝。月明归路烟霞外,更与山公再订期。

  • 《对菊》

    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江氛与岭祲,负此傲霜姿。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

  • 《南歌子(童岭作)》

    云拂山腰过,风吹雨点来。田无好处有池台。记著相逢时节、海棠开。蝴蝶那无梦,鸳鸯亦有媒。藏钩解佩两三杯。明日水边沙际、首空回。

  • 《乾道七年册皇太子四首》

    建储以贤,闢宫于东。典册既德,筮占既后。济济卿士,锵锵鼓钟。天子戾止,盛哉礼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