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衰微性不灵,非非是是见曾听。
胸中不著许多事,天下本来无正声。
但觉飕飕战风雨,谁知虎虎震雷埏。
先生耐静坐终日,怪底作劳吾耳鸣。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耳聩二首》
作者:陆文圭(宋代)
耳聩二首一片云,血气衰微性不灵。
非非是是见曾听,胸中不著许多事。
天下本来无正声,但觉飕飕战风雨。
谁知虎虎震雷埏,先生耐静坐终日。
怪底作劳吾耳鸣。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陆文圭的《耳聩二首》,通过描绘耳聩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开头以“耳聩二首一片云”作为引子,耳聩是指耳朵听到异响。诗人以一片云来隐喻耳聩的感觉,形容耳朵所受到的干扰和困扰像一片迷雾般让人迷惑不解。
接着诗人写道“血气衰微性不灵”,血气衰微指人的精力和活力日渐衰退,性不灵则指人的感官和感知能力减弱。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年老衰弱、感官衰退的状态,也暗示了时代和社会的衰落。
接下来的两句“非非是是见曾听,胸中不著许多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周围事物的模糊和困惑,感知能力的衰退使得他无法准确辨别和理解所见所闻。
紧接着诗人写道“天下本来无正声”,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疑惑。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正义和正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社会充斥着各种虚伪和不正之声。
最后两句“但觉飕飕战风雨,谁知虎虎震雷埏。先生耐静坐终日,怪底作劳吾耳鸣”,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飕飕战风雨和虎虎震雷埏都是形容外界的动荡和嘈杂,而先生(指作者自己)却坚持静坐,安静思考,但这种安静的思考却使他的耳朵感到疲劳和不适。
整首诗以耳聩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感受到的耳聩的感觉,抒发了他对于时代的疑惑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困惑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对于真理的追求。
早持坚白论,晚踏软红尘。明逸并夷甫,初终似二人。
事业无闻负圣时,沧波自照角巾欹。养成林下无穷嬾,占尽人间彻底痴。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医翁筮叟真堪友,搜索残尊与共持。
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悟者清凉,背之执恼,多口明真诀。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
叠嶂千重秀,寒溪十里清。渔舟朝欸乃,樵斧昼敲铿。窈窕疑身到,幽奇讶笔精。萧斋凝睇久,坐觉世情轻。
凿泉莫太深,太深井难汲。登山莫太高,太高顶难立。山顶仰可观,井渊俯可挹。那知鸿鹄飞,海杳无消息。
八政首食货,钱币通有无。国朝币用楮,流行比金珠。至今垂百年,转布弥寰区。此物岂足贵,实由威令敷。庙堂喜新政,躁议违老夫。悠悠祖宗训,变之在朝晡。瞿然骇群目,疑怪仍揶揄。至宝惟艰得,韫椟斯藏诸。假令多若土,贱弃复谁沽。钱币相比较,好丑天然殊。譬彼絺与绤,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