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一树碧丛丛,两色花开迥不同。
疑是酒边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风。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举进士不第,学诗于周弼,与同时陈泷、汤仲友、高常擅名于理宗端平、淳祐间,有苏臺四妙之称。长于五言,弼称之爲顾五言,自署其居爲五言田家。有诗十卷,已佚。元初辟爲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 顾逢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按:明《诗渊》辑顾逢诗,似将逢与梅山顾先生视爲二人,诗中并有《顾逢诗集》之题,是否一人已不能明。
《二色芙蓉花》是宋代诗人顾逢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芙蓉花为主题,通过对花朵的色彩和形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中描述了一树拒霜的碧绿芙蓉花,花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花朵,发现两种颜色的花开得迥然不同,这种对比增添了诗词的艺术美感。诗中还暗示了一种幻想,认为其中一朵花可能是西子(指古代美女)在酒宴上所佩戴的花饰,她或许半醒半醉地站在西风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芙蓉花色彩和形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芙蓉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贵、纯洁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将其与美人、美景相联系,创造出一种富有浪漫情怀的意境。整首诗词质朴而典雅,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株芙蓉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和美好的意象。
这首诗词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和联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传递了一种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赞美之情。它让人们在欣赏花朵的美丽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芗林丑石何曾丑,化为五老如此寿。高低俯仰各有意,清润坚贞皆可友。剜劖刻削巧戏剧,谁为此者鸿蒙叟。铜盆古雅出高丽,玉筹清奇原史籀。向翁神游渺何许,此物亦落何人手。野人得之安所用,光怪出屋惊田妇。天生尤物必有属,诗老得之端不偶。不须拄杖穿寒云,几案之间有庐阜。
断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钉铃双啄木,错落千珠柈。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我爱平湖绕碧山,山光倒碧到樽前。同云何事迷千嶂,飞雪俄然蔽一川。纵使玉楼从地涌,便教银阙与天连。到头幻化非真实,争似湖山耐岁年。
佛子亲从日本来,人天随步叹奇哉。一机拶出金牛舞,千圣当头正眼开。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人言礼起于太一,吾言礼止于皇机。强名皇极体何如,卓然万象中间立。流年鼎鼎三十余,古人有立君可无。克己未追颜所复,过庭犹学鲤之趋。五礼同归一中尔,何当中立而不倚。膰肉无来孔子行,皮冠不设虞人止。区区行止未足轻,扩充更可轻死生。黄垆在前始易箦,白刃垂下犹结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