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江古岸头,茅檐初日照高秋。
数声又得閒身到,相对绿漪横小舟。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二十日新田清江一曲小饮》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曲清江古岸头,
茅檐初日照高秋。
数声又得閒身到,
相对绿漪横小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诗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来到清澈的江岸,看到茅檐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古老的岸头。他欣赏着水面上荡漾的绿色涟漪,并且闲适地坐在一艘小船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时刻的向往。首句"一曲清江古岸头"以平淡的语调描绘了江岸的景色,通过"一曲"的形容词来强调江水的纵深和曲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水的流动和生命力。接着,"茅檐初日照高秋"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太阳刚刚升起,照亮了整个江岸,营造出宁静而温暖的氛围。
第三句"数声又得閒身到"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的放松和自在。他借助这个时刻,以及水面上的绿色涟漪,使自己感到轻松和愉悦。最后一句"相对绿漪横小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他坐在小船上,与水面上的绿漪形成了对峙的景象,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
整首诗以简约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岸景色,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迷人的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闲适时刻的向往。
七十古云稀,公忠况未衰。言常思悟主,老更惜明时。雪发丹心被,君恩宝剑知。如何天不憗,直道竟何施。
不听猿啼天竺树,几番春换马塍花。草堂白雪翻新句,蕙帐青毡属故家。野火暂留明月住,好山多被乱云遮。流行坎止人间事,握手相看两鬓花。
积水逶迤绕直城,含虚皎镜有馀清。图云曲榭连缇幕,映日中塘间彩旌。赏洽犹闻箫管沸,欢留更睹木兰轻。无劳海上寻仙客,即此蓬莱在帝京。
揆路同寅丛,师垣出守麾。终无三令喜,便集两楹悲。衮职嗟何补,天心感愍遗。幽泉空漏淎,非复作霖时。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群处空山中,迹在深松下。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惊顾远世网,脱质去田野。谁思充腶修,自是无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