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性所宅,直取弗羁。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自适,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
《二十四诗品》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司空图。这首诗词的内容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惟性所宅,直取弗羁。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自适,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追求本性的态度。作者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认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约束,才能真正富有。作者在松树下的小屋中,脱下帽子,沉浸在诗歌中,只知道时间的流逝,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他认为,如果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追求功名利禄,也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本性追求的渴望。诗中的"惟性所宅"意味着作者认为人应该活出真实的自我,不受外界的限制和羁绊。"控物自富"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财富和富足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不是物质的积累。"与率为期"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扰和摆布。
诗中的"□室松下,脱帽看诗"描绘了作者在松树下的小屋中,摘下帽子专注于写诗的情景,突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专注。"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表达了作者在创作中的沉浸感,他只关注内心的表达,而不受时间的限制。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提出了反问和思考。"倘然自适,岂必有为"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怀疑,他认为自由自在地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则表达了作者对天意的顺从,他认为如果能够获得自由,那就是天意所赐予的。
总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本性追求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它鼓励人们摆脱束缚,按照内心的声音去生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汝岂解吾觅,梦中能再过。犹禁出庭户,谁导越山河。汝祖盼吾切,如吾念汝多。方疑背母至,惊醒失相诃。
轻屉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应得撞腮春。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树深莺过静无人。
美人隔江水,相思江水深。江水日夜流,泛我东去心。春风百花老,把酒别草草。邂逅未可期,梅杏黄已饱。
千首诗轻万户侯,富如猗顿亦何求。六义中间有至乐,不须苦作楚人骚。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从辞府郭常回首,欲别封疆更感恩。援寡圣朝难望阙,暑催蚕麦得归村。雷公解劚冲天气,白日何辜遣戴盆。
登庸局面变,报复念头差。贬削村夫子,褒崇笑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