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二十四夜梦到何许植物多瑞香觉而赋此》

春风吹我游仙梦,梦到庐山顶上来。
不记花多与花少,怳然如步紫云回。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二十四夜梦到何许植物多瑞香觉而赋此》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诗人在梦中游仙,梦见庐山之巅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仙境般的美好世界的向往。

诗词中文译文:
春风吹我游仙梦,
梦到庐山顶上来。
不记花多与花少,
怳然如步紫云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梦中的仙境之旅。春风吹拂着诗人,他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梦见自己来到庐山之巅。诗人并不在意花的多少,他陶醉在仙境般的美景之中,仿佛踏着紫色的云彩,心神飘忽。

赏析:
这首诗词以梦为媒介,将诗人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诗人通过描绘春风轻拂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他的游仙梦境中。庐山被视为中国山水名胜之一,而诗人梦见自己置身于庐山之巅,更加强调了梦境的神奇与不真实感。诗人故意不去记忆花的多少,表达了对美景的全然投入和心境的超脱。最后一句描述诗人犹如踏着紫云回来,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强调了梦境的奇幻和超验性质。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理想世界的向往。通过梦境的叙述,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描写也展示了宋代山水诗的特色,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推崇和赞美。这首诗词带给人们一种超然的感受,让人们陶醉于诗人的梦幻之中,感受到美好的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 《次和答蒿叟三首》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 《句》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 《七月二十八日蒲大受仲明举偶来会宿三首》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 《浣溪沙》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