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诗词:《二月二十九日作》
朝代:宋代
作者:吴则礼
中文译文:
屋头澜翻闻布谷,
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
要遣老子知炊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诗人以二月二十九日为题材,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日常生活的场景。
诗的开篇,以“屋头澜翻闻布谷”来形容春天的氛围。这里的“屋头”指的是屋檐下,暗示着春天的风景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澜翻的意象则表达了春风吹动柳树的声音,春意盎然。布谷是一种鸟类,鸟鸣声传达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第二句“惊怪儿童问饧粥”,展示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在这个季节,儿童们被春风和鸟鸣所吸引,他们好奇地询问关于饧粥的事情。饧粥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物,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日常的生活紧密相连。
接着,诗人提到“争向衡门插柳条”,这里的“衡门”指的是门楼上的横木,用来挂柳条。柳条是春天的象征,插上柳条可以增添春天的氛围。这句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热切期盼和追求。
最后一句“要遣老子知炊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生活的关注。诗人希望能够让父亲知道家中的饭菜已经煮熟,暗示了诗人对于家庭和温暖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为素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氛围、人们对于春天的期盼和对家庭生活的关注。通过描绘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钻天岭上已飞魂,判命坡前更骇闻。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微生敢列千金子,後福犹几万石君。早晚北窗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枌。
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丝应鲛乞与,津是蚌分来。盘貯冰犹结,刀侵雪易摧。防风骨外折,混沌窍中开。月寺僧家钵,风亭酒客杯。胸中秋气入,牙角雨声回。自愧尘泥贱,得蒙尊俎陪。与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
天清地宁,时康道泰。摩醯正眼洞明,肘后灵符光彩。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
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
一雨复一阳,苍茫飓风发。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云何大块噫,乃尔不可遏。黎明众窍虚,白日丽空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