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脚地维绝,举头天语闻。
瀑泉飞响雪,洞石涌崩云。
缥缈追元放,低回揖郭文。
神清知好在,烟锁绿苔纹。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二月二十七游仙洞次壁间韵》是洪咨夔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点脚地维绝,举头天语闻。
瀑泉飞响雪,洞石涌崩云。
缥缈追元放,低回揖郭文。
神清知好在,烟锁绿苔纹。
诗意:
诗中描绘了洪咨夔游览仙洞的情景。他在仙洞中,脚步轻盈地行走,抬头聆听天空传来的仙语。瀑布如飞瀑般响起,仿佛雪花飞舞;洞中的石头冲出云雾,仿佛山岩崩塌。他追随着仙人的身影,低头向郭文致意。洞中的景色神秘而清幽,烟雾将绿苔纹锁在其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游仙洞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洪咨夔对仙境般美妙景象的赞美和向往。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点脚地维绝和举头天语闻,揭示了洪咨夔在仙洞中的身临其境的感受。瀑泉飞响雪和洞石涌崩云,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语言,描绘了洞中景色的壮丽和震撼。缥缈追元放和低回揖郭文,展示了洪咨夔对仙人的追随和尊敬。最后两句神清知好在,烟锁绿苔纹,通过交织的意象,表达了仙洞中的神秘和美丽。
整首诗词以幻化的景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洪咨夔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仙境之中,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仙境的憧憬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洪咨夔独特的艺术才华。
龙蟠虎踞,今古帝王州。水如淮,山似洛,凤来游。五云浮。宇宙无终极,千载恨,六朝事,同一梦休。更莫问间愁。风景悠悠。得似青溪曲,著我扁舟。对残烟衰草,满目是清秋。白鹭汀洲。夕阳收。黄旗紫盖,中兴运,钟王气,护金瓯。驻游跸,开行殿,夹朱楼。送华辀。万里长江险,
从此与君别,临行更一倾。纵令愁作海,谁送酒如渑。已悟兴亡理,空留物我情。不知陶靖节,何物了平生。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可怜杜门久,不觉杜门非。床锐日日销,髀肉年年肥。眼暗书罢读,肺病酒亦稀。经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视听了不昧,色声久已微。终然浑为一,谁言我无归。
群峰峨峨冲北极,一水如帘泻层碧。岳神自古不许卷,留在眼前蒙怪石。彩霞倒影朝为缘,缺月遥挂当幽夕。蜚惟只助小山景,却入民田作膏泽。
花落亭亭素脸开,忍寒刚欲背春来。已迷江令琼花树,更傍周王璧水台。楚馆娇云愁梦断,洛廛香雪待风回。一枝寄远真何益,费尽南朝陆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