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犹记寻梅负酒瓢,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是刘克庄的一首诗词,写的是怀念过去在梅庵寻花赏梅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犹记寻梅负酒瓢,
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
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
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
不忍攀枝更折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刘克庄在二月十八日经过梅庵时怀念他的主人的情景。诗中展示了作者过去寻找梅花、欣赏梅花的场景,以及与主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首先,作者回忆起自己负着酒瓢寻找梅花的情景,描述了当时宾客主人的热闹景象。他们通宵达旦地纵情饮酒,烛光映照下犹如银色,清晨时分,他们又被晨曦唤醒,听到了美妙的玉箫声。

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个遗憾的事实:摘花的人已经不在人世,无法与他一同欣赏梅花。而诗人自己已经年老,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这种对逝去岁月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思念在诗中流露出来。

诗的结尾,诗人表示虽然重来梅庵,但他不忍心再攀折梅枝,意味着他不愿再伤害梅花,也可以理解为他不愿再破坏美好的回忆和过去的友谊。

整首诗词以怀旧之情为主线,通过描绘寻梅的场景和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他对过去友谊的珍视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赞美,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

  • 《溧水无相寺赠僧》

    无相景幽远,山屏四面开。凭师领鹤去,待我挂冠来。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

  • 《次女诗》

    骨肉衰残产业荒,一身何忍去归娼。泪垂玉著辞官舍,步蹴金莲入教坊。览镜自怜倾国色,向人羞学倚门妆。春来雨露宽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

  • 《送张匠临以秘阁知赣州》

    西南间气忠献公,一生心事天与通。才高志广无处着,独倚衡疑望关洛。九州风露方漫漫,卷回残梦归余干。惟将一念遗孙子,长与世间立人纪。宣公端明今在无,我生不识惭非天。宁知中岁遇行甫,历历典刑犹父祖。试从微处觇经纶,中边玉洁无纤尘。大河滔滔恣群饮,逡巡独惜障泥锦。

  • 《观鳌山》

    禁卫森严夜寂寥。灯山忽见翠召荛。六鳌并驾神仙府。双鹊连成帝子桥。星振珠光铺锦绣。月分金影乱琼瑶。顾身已自登缑岭。何必秦姬奏洞箫。

  • 《清明雨寒八首》

    苦阶滴雨翠方浓,须把寒珠溅鹿葱。梅子犹粘雪前蕊,海棠生恨夜来风。

  • 《龙眼》

    幽株旁挺绿婆娑,啄咂虽微奈美何。香剖蜜脾知韵胜,价轻鱼目为生多。左思赋咏名初出,玉局揄扬论岂颇。地极海南秋更暑,登盘犹足洗沈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