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癯似竹,结坐对观音。
但见夕阳过,不知春事深。
茗芳留野客,树老集巢禽。
卓锡泉千古,冷然照此心。
《二月十五日游兴教寺》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在兴教寺游玩的心情和触发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位瘦弱的僧人,宛如一根竹子,
盘膝坐在观音菩萨面前。
只看见夕阳渐渐西沉,
却不知晓春天的奥秘。
茶香仍然留在野客的杯中,
树木已经老去,鸟儿聚集在巢中。
古老的泉水流淌千古,
冷酷地照亮着这颗心。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人以游玩兴教寺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瘦弱的僧人坐在观音菩萨面前,展示了寺庙宁静神秘的氛围。观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与僧人的对视,强调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和心灵追求的关注。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夕阳的消逝,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夕阳下的景色与春天的奥秘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困惑和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诗中出现的茶香、老树和巢鸟等形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卓锡泉的形象象征着历史的长河,照亮了作者内心的冷静和深思。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于宗教信仰、时光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在寥寥数语之间,展现了深刻的诗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燕依花色紫,莺体柳丝黄。
孤立江淮地,中分南北天。洪汉冲巨块,对峙束平川。屹若壁千仞,过错螺一拳。谁将牛女比,斯事岂其然。
男子宜读书,读书须五车。纸腐唇自裂,岂为刳心鱼。吾子少年时,青云得意初。英华发清端,赋笔凌相如。自试文石陛,竚召承明庐。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轩裳不挂眼,钟鼓悦爰居。归来邃经堂,志惟与道俱。架上数万卷,偃仰时卷舒。使彼夙昔人,微言幸发摅。春洲生兰苕,寒溪
文公名节冠当年,没世清风更凛然。梁父旧庐空德里,西州华屋恸时贤。平生奏御三千牍,不朽文章二百篇。潇洒建溪遗俗在,至今弦诵满山川。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未识平时活国方,只将诗句阅风光。盘空笔力今谁敌,独扫千人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