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之水,不杠而涉。
濡首中流,汝嗟何及。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二章》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溪之水,不杠而涉。
濡首中流,汝嗟何及。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一条小溪为主题,表达了诗人黄庭坚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述溪水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对于自己超越困境、积极向前的心态,并对那些停滞不前、不愿努力的人表示惋惜和不解。
赏析: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用寥寥数语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一溪之水,不杠而涉”,以小溪之水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克服困难的态度。诗人通过“不杠而涉”的形容,意味着他能够轻松地通过小溪,不需要依靠外力。这种意象暗示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坚持自己的道路,具有积极向上的品质。
接着,“濡首中流,汝嗟何及”是对那些停滞不前、不敢涉水的人的讽刺和嘲讽。诗人通过“濡首中流”的形容,揭示了那些畏惧困境的人的局限和无能。通过反问“汝嗟何及”,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些人的疑问和不解,暗示他们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缺乏勇气和决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积极向前。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示和鼓舞。这种对人生态度和勇气的赞美,使得这首诗词成为了黄庭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人生合散多,罕与故人遇。今辰天气佳,偶尔得清晤。况复临江亭,一目万景聚。晚烟乍晚灭,天远重重树。长江湾环来,浩荡仍东注。对此酌春酒,饮酣诗可赋。我欲写笔端,恨无摩诘句。岂如二三公,才力超七步。观情殊未阑,倏忽天欲暮。凭谁挽羲和,为把车轮驻。
清夜不成寐,出门还浩歌。断云微翳月,薄露不倾荷。络纬知时早,梧桐奈汝何!非关老怀恶,秋物感人多。
黟祈二邑水分源,到此同流怒政奔。忽值两山盘作峡,更峨双石插为门。
非不非,是不是,是非不入三摩地。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
扬州云气郁佳哉,百虑方横吉语来。却看诗书安隐在,竹篱阴里得时开。
暗窗凉叶动,秋天寝席单。忧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一与清景遇,每忆平生欢。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