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雨,东风雨,河汉洗蓬莱。
只见丹山高万丈,不知古驿路傍埃。
到海几时回。
二月八,二月八,长见醉桃腮。
天上玉堂怀旧草,面前金鼎又无梅。
除是老翁来。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法驾导引(代寿丹山)》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风雨,东风雨,河汉洗蓬莱。
只见丹山高万丈,不知古驿路傍埃。
到海几时回。
二月八,二月八,长见醉桃腮。
天上玉堂怀旧草,面前金鼎又无梅。
除是老翁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意境唯美的景象。通过东风和雨水的洗涤,传说中的仙岛蓬莱山似乎在河汉之间显露出来。蓬莱山高耸入云,但在山下的古驿路边却看不到任何尘埃的痕迹。诗人疑惑地问到,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海洋?接着,诗人提到了二月八日,形容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但在天上的玉堂中怀旧的仙草上,以及面前的金鼎中却没有看到梅花。最后,诗人认为只有老翁才能洞悉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以精巧的描写和对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东风雨水的洗涤,蓬莱山似乎从河汉中浮现出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描绘了山高万丈、古驿路无尘埃的景象,增强了蓬莱山的神奇和超然性。接下来,通过描绘二月八日的桃花盛开,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但却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思念,增添了一丝忧愁之情。最后,诗人提到除了老翁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人能够理解这一切的真正含义,增加了一层神秘感。
整首诗的意象独特,以自然景物和季节变迁为背景,以神话传说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诗人的感慨和思绪。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精妙的构思,营造出一种虚实交错、幻境般的意境,给人以诗意深长的感受。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
揉云剪水作风毯,夜落连明肯便休。旧说六花元未试,偶看一片上驼裘。
但能为我送苔梅,何必新诗手自裁。若使能诗有奇句,无因送与冷官来。
缓辔微吟自不催,看山下马想徘徊。阳春白雪久不听,日暮碧云殊未来。已戒儿童篘熟酒,更勤风雪化新梅。云间飞舄何时下,抑郁孤怀迟一开。
朝阳升东隅,照此庭下桐。菶菶复萋萋,居然古人风。疏柯于玉耸,密叶翠羽蒙。午景疑余清,夕照留残红。雨响甍栋外,风生户牖中。主人政多暇,步赏常从容。终当致威凤,览德鸣嗈嗈。又将施五弦,解愠歌帝宫。
一番好雨润桑麻,和气欢声十万家。太守劝农才出郭,老农含哺竞随车。土膏泽泽地宜稻,云物阴阴天养花。愿得四方无旱潦,尽教乐岁似东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