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脱纷纷不待爬,天将丑怪变妍华。
论为城旦宁非怒,度作沙弥亦自佳。
稚子笑翁簪柏叶,侍人讳老匣菱花。
霜寒尤要泥丸暖,惭愧乌巾着意遮。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发脱》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发脱纷纷不待爬,
天将丑怪变妍华。
论为城旦宁非怒,
度作沙弥亦自佳。
稚子笑翁簪柏叶,
侍人讳老匣菱花。
霜寒尤要泥丸暖,
惭愧乌巾着意遮。
中文译文:
纷纷扬扬的头发自然散乱,不需要梳理。
天空将丑陋怪异的事物变得美丽。
如果说发为城墙上的旦角,它并不生气;
如果说发像沙弥(佛教徒刚出家的年轻僧人),它也同样美好。
年幼的孩子笑着给老人戴上柏叶做的发饰,
侍从小心翼翼地将菱花藏在老人的匣子里。
寒霜来临时,特别需要用泥丸保暖;
我感到羞愧,将乌巾紧紧地遮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发脱为主题,通过描述发型的不同和与人们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自由自在的心态。
诗人刘克庄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发脱的状态,认为纷纷扬扬的头发并不需要束缚和整理,自然散乱反而更有一种自由自在的美感。他借此抒发了对于人们追求自然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天将丑怪变妍华,论为城旦宁非怒”,表达了天空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将世间的丑陋、怪异之物转化为美丽。将发比作城墙上的旦角和沙弥,诗人认为发脱无论是作为城墙的角落还是沙弥的发饰,都是美好的存在。
下一段描述了一个孩子给老人戴发饰的情景,以柏叶和菱花作为发饰的材料,表达了年幼与年老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最后两句“霜寒尤要泥丸暖,惭愧乌巾着意遮”,诗人意味深长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保暖的需求和对于尴尬、困窘情况的遮掩与惭愧。这里的泥丸和乌巾,既有实际的保暖意义,也有对于内心的保护和自我安慰的寓意。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状态的向往和对于自由、舒适生活的追求。通过发脱的形象,诗人唤起人们对于自我真实性的思考,呼吁人们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闲把鸳衾横枕。损眉尖、泪痕红沁。花时良夜不归来,忍频听、漏移清禁。一饷无言都未寝。忆当初、是谁先恁。及至如今,教人成病,风流万般徒甚。
浪占虚名不切身,机云世故解磨人。情知老态难遮掩,匣了菱花懒拂尘。
怀禄不知◇,人虽不吾责。贫交重意气,握手犹感激。煌煌腰间金,两鬓飒已白。有生天地间,寿考非金石。古人报一饭,君子不苟得。忧来自悲歌,涕泪下沾臆。
漏残休更问铜壶,自视平生分已逾。每叹奔驰非得计,只知静退是良图。耽诗况味今虽在,爱酒情怀近已无。诏比二疏吾岂敢,或言出处亦相符。
粉垣周十里,丹碧焕神宫。楼阁晚多雨,梧桐天早风。人来夕照外,鸟起白苹中。何用厌城郭,沧洲佳兴同。